阴岭:北面的山岭。

林表:林梢。

插图作者:陈小唯

祖咏,字、号均不详,唐代墨客,洛阳人。
少有文名,善于诗歌创作。
诗多状景咏物,鼓吹隐逸生活。
其诗讲求对仗,也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每日一诗林注解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应考诗,按规定是要写十二句的排律,祖咏只写了四句,不写了。
考官很欣赏,哀求他写满十二句。
但墨客认为意思表达完了,不肯接着写。
由于字数不足,考官没有录取他,但这首诗千古传颂,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
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写了望终南山的余雪。
为什么是余雪呢?由于唐朝会诗考试韶光多在农历仲春春季举行。
这个时令的终南山积雪已经开始融化了,以是墨客看到的是余下的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山位于长安南部,以是从长安城看到的是终南山的阴面,此时终南山的阴面山岭一片奇丽,“浮”字是说云层萦绕在山顶,这样山顶的积雪看起来就像浮在云端之上一样。
这两句把终南山的奇丽和险要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霁色”,表示写的是雪后初晴的景致,“暮寒”则解释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致。
树林的顶端被夕阳照射得通亮无比,但很快太阳就会落入地平线以下,墨客不禁觉得到长安城中也因傍晚来临而变得更加寒冷了起来。
当代物理知识也见告我们融雪天是吸热的,以是融雪景象温比下雪景象温更低,加之天色渐晚,就更以为冷了。
后两句从视觉转到觉得,把余雪融化时所带来的寒气描写得极为真切。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书法:河北省书协会员 阜城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