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朋两友,放歌纵酒。酒中饮的是奔驰激荡,孤高自傲。
李白的这首,十分形象地表示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情:对自己充满自傲、激情亲切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传染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一人独饮。酒中饮的是悲欢离合,明月相思。
那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各处,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圆。此刻,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离筵别席,劝君一杯。酒中饮的是依依不舍,殷勤祝愿。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提及,尽在酒中,因此能说出口的只有这一句:喝下这杯离去的酒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来风急,三杯两盏。酒中饮的是孤独悲惨,国破家亡。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去世,伤于人事。这期间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此篇即是范例的代表作品之一。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涯。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
残阳黯黯,痛饮狂歌。酒中饮的是倦游思归,情思缠绵。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流落异域的落魄感想熏染,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取“曲径通幽”的表现办法,抒怀写景,感情朴拙。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离宴别会,你斟我酌。酒中饮的是旷达旷达,舍身殉难。
这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墨客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腔调,奇丽刺目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寒关十年,浊酒一杯。酒中饮的是思乡浓重,深奥深厚忧国。
这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它首先给人的觉得是凄清、凄凉、壮阔、深奥深厚,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凄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便是这股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风雪飘飞,把酒共饮。酒中饮的是的是温暖如春,风花雪月。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美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畅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意,表现出了寒冬之夜的一股暖暖诗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楼台亭阁,清歌美酒。酒中饮的是淡淡哀愁,微微感伤。
此篇是晏殊词中最为随处颂扬的篇章。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面远景物,重在伤今。
《短歌行二首·其一》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皎洁,对酒当歌。酒中饮的是爱才若命,争霸天下。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根本,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便是一曲“求贤歌”,它利用诗歌的抒怀,增强了传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