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有两首《相见欢》非常经典,一首写于秋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勾勒无法抹去的、深深的愁绪;一首写在春天,短短三十六字,写下人间最刻骨的伤痛,最无能为力的悲哀。

本日就再重温下李煜这首极为经典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写来字字如有泪,时隔千年读来,仍能引发深深共鸣,读到一半便想落泪。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李煜一首经典词短短36字写下人世刻骨悲痛读到一半就想流泪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一作:留人醉)

李煜最让人钟爱的几首经典词作里,起句都很经典,没有娓娓道来的缓冲,不须要感情的铺垫,开篇直入:《虞美人》开篇便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忆江南》开篇直叹“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再如《子夜歌》问“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这首《相见欢》亦然,开篇就直接将满地落红呈现在人们面前。
他表达的意思实在很大略,便是春花凋落了,但他却用“林花谢了春红”六个字写出了一种颠倒错落的景致,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继而一声嗟叹“太匆匆”,字字敲击在人的心田上。
光阴总是匆匆,对待如此美好的事物为何就不肯有少焉的勾留、让人有多一点的韶光来回味呢?春花如此残酷,花期却如此短暂,多么令人扼腕嗟叹。

我们知道,他说的是春花,却也正如他曾经经历过的一场故国旧梦,还没来得及回望,就已经随风而逝。
春花如此,故国如此,世间所有值得人留恋迷醉的美好事物与情绪,都如此。

春花花期本就短,何况还有雨兼风。
“朝来寒雨晚来风”是诗词中的互文用法,朝也有寒雨苦风,暮也有苦雨寒风。
光阴本就不留情,更何况还有风雨相摧残,更加速了春花的凋零。
后来《葬花吟》里也有“一年三百六旬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春花娇嫩,如何经得住严寒气候的相逼呢?

在李煜眼里,春花的逝去,如人间间过往所有美好的逝去,都不可挽留,无法回转,于他而言,这是一种多么无能为力的悲哀啊。
曾经他是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今却是什么都做不明晰。

词的下片写熏染雨水而湿润的林花如缀上了胭脂泪,花与人彼此深深留恋,何时才能再度相逢呢?而明朝纵有花,不与今时同。
已经不再是本日的这一朵了。
感想熏染一下,这个中所蕴藏的悲哀。

末了九字是词人对人生的回望,多少遗恨,都融在了这扫尾当中。
依然是将遗恨与愁绪比作东流水,却比“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程度更深,他叹道:人生常常充满遗憾,就像这滚滚而去的江水一样平常,无休无止向东流去,看不到尽头。

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多少悲痛,堆叠而上,才令这样的词句喷薄而出。
李煜的后半生,真的是充满了这种无能为力的悲痛。

而只要曾经历过最珍惜事物拜别的人,都能从字字句句间体会到这刻骨的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