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诗
CI
词
SHANG
赏
XI
析
古城贵池濒临长江,名山秀水浩瀚,自然风光奇丽,历代文人墨客都与贵池结下不解之缘。唐代大墨客李白在唐天宝八年至上元二年的十二年中,曾“三上九华,五到秋浦,逍游清溪河,夜宿碧岩里,泛舟平天湖,醉饮江祖石,惊叹六峰山炉火,折服水车岭雄奇。”
贵池的山山水水,许多地名都与李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王洞景区的醉仙石、天书崖、结义树、仙鹤松,棠溪曹村落的太白石床、太白长啸处,清溪河边太白钓台等等都是由李白的传说而来,石门高的白沙岭古徽道、桃花坞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是景致迷人的秋浦河、清溪河两岸风光和贵池的山山水水让他乐不思蜀,亦或是杏花村落酒肆的美酒让他不克不及自休,诗仙、酒仙齐名的李白给贵池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尤以《秋浦歌十七首》最为有名。
《秋浦歌》第八首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水车岭
水车岭,在今梅街镇乌石村落龙舒河边,为诗仙李白游览处。龙舒河由东向西而来,为此岭所阻,掉头向南,绕岭后又向西流去,形成了著名的乌石“水口”。嘉靖《池州府志》载:“水车岭,在城西南七十五里,陵峻临渊,奔流冲击若桔槔声。宋郭祥正诗:万丈水车岭,还如九叠屏。北风吹不断,六月亦生冰。”光绪《贵池县志》载:“水车岭,《江南通志》在府西南六十里,绝壁临渊,奔驰冲击若桔槔,唐李白所谓‘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者也。居民因白留题,筑楼祀之”。明代,秋浦吴氏先人为纪念诗仙李白,在水岭上筑太白楼,称其山为翰林山。临水为“山水之阁”,中为“文昌阁”,上为太白楼,当地人统称其为太白楼。
译文:
在秋浦的千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彷佛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树枝在顺水飘拂。
《秋浦歌》其九
江祖一片石,上苍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江祖石
注:江祖石,在贵池区万罗山下清溪河边,与万罗山相对,即今李白钓台处。王琦注《一统志》:江祖山,在池州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有一石溘然出水际,其高数丈,上有神仙迹,名曰江祖石。
译文:
巨大的江祖石耸立在清溪河边,就像因此上苍为背景,画出的一座屏风。
上面古人的题诗万古流传,石上刻字已成绿色,长满了俏丽的苔藓。
《秋浦歌》其十
千千石楠树,切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此诗中的秋浦,现石台县出于旅游宣扬皆指为石台,然并无实证。个人认为诗中的秋浦,仍旧是指时秋浦县,详细位置无法考证,石楠、女贞、白鹭、白猿为当时秋浦县境内常见,并非只在石台。
译文: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树。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鹭,山涧里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让游子心碎。
《秋浦歌》第十一首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喷鼻香。
逻人石
鱼梁:一种捕鱼设置。用砂石横截水流,留缺口,以竹笼承之,鱼随流水入竹笼中,不得复出。
鸟道:指险要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越的山岭。
译文:
逻人石突兀群山之上,犹如阻挡鸟道的横梁,清溪的另一边,江祖石高耸在岸边的水面,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轻拂着人面,散着阵阵喷鼻香气。
《秋浦歌》第十二首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平天湖
平天,古湖水名,乾隆《池州府志》:“平天湖,在城西南十里。本清溪之水,由江祖潭(江祖石下)、上洛岭(清溪、涓桥交界处)以下,潴而为湖。李白《秋浦歌》所去‘水如一片练,此地即平天’者是也。”个人认为,李白笔下的平天湖应在池州城之西南,涓桥镇复兴村落(原清溪乡政府)沿白洋河以下,清溪河故道至西门大桥一带皆是。
注:平天,表明有不合。一说,据前不久,读到2008年2月20日《池州日报》上刊登的一篇题为《秋浦盛名源李白》的文章,文中有段有关平天湖的笔墨,大意是:李白第二次来秋浦,“可以肯定是走水路,乘舟入池口河,经平天湖(今日涓桥镇谷塘湖和高脊岭水产养殖场这一广阔水域,唐时称平天湖,绝不是今人说的齐山湖即东南湖),到秋浦县城”。
另据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明代方志选刊《池州府志》,“直隶池州府志序”交待的很清楚:池州之志,汉、唐远无所稽。始作于宋守王伯大氏、再修于明守叶恩氏(正统二年,即公元1437年任);而常显氏(成化十六年,即公元1480年任)、陈良器氏(弘治二年,即公元1489年任)、祁司员氏(弘治十二年,即公元1499年任)、何绍正氏(正德九年,即公元1514年任)文相继焉。这个“序”,作于嘉靖二十四年秋玄月,为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知池州府事前刑部郎中任丘王崇著。这本《池州府志》,该当是研究平天湖的威信的史料之一。
明嘉靖《池州府志》一卷“舆地篇”,内容是沿革、边陲、分野、山川、形胜、州里、水利、古迹、丘墓。在“山川”里,先讲山,后说川。在说“川”里,由西向东先容大江、黄湓河、新河、李阳河、池口河、清溪河、梅根河、大通河。请读者把稳:池口河、清溪河是分开来先容的。
池口河:在城西五里。一名杜坞河。其源五:一出石埭之栎山,至于七里;一出古源山,会杏溪、大演,交于栎流;一出考溪;一出石岭,折于龙舒河;一出东源,经上溪,众流会于秋浦,汇于玉镜潭,又迤逦数十里,钟为谷潭,决为炭埠港,注于杜坞,过镇山,入池口河,以达于江。接着,附解缙《池口》诗。读者请把稳,这段笔墨,没见到“平天湖”三字。先容“池口河”后,紧接着是先容“清溪河”,情形就不一样了。
清溪河:在城通远门外。西南之源:一出考溪;一出石岭,与棠溪、峡川,交于白洋,汇于江祖潭,注于上清溪,沿流与上洛岭水会于平天湖,涌于黄沙滩,过齐山湖,泻于济川桥,激于响水滩。东南之源:出太婆山,注于白沙河,折于虾湖,绕于东塘湖,合三水之下流,至下清溪,以达于江。请读者把稳,在讲清溪河“西南之原”时,明确无误地指出了“平天湖”的地理位置。再请读者把稳:明嘉靖《池州府志》是在“清溪河”条,“西南之源”处,实指“平天湖”的。从史学的角度看,她的威信性是不容置疑的。以是应因此下译文:水如一匹白涓,这里便是平天湖啊。能可乘上明月这条船,一边欣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秋浦歌》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译文:
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月光下翱翔。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秋浦歌》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此诗反响的冶炼场景,在秋浦县境内,铜陵、梅龙(梅根冶)、六峰山百炉庄、桃坡等地众说纷纭,诗中详细所指无法考证。
译文:
红彤彤的炉火照亮了天地,火星四溅,紫烟蒸腾。在这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冶炼工人们的脸。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劳动,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由于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歌》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译文: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秋浦歌》第十七首
桃波一步地,明晰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桃坡
桃波,即今梅街镇桃坡村落。白云,一说为白云寺,在今涓桥镇大叶村落,遗址尚存。
译文: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END
编 辑 |卢敏
校 对 |王艺君
审 核 |桑珂
终 审 |陈露
来 源 |贵池文化旅游
声 明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视频号:团圆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