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百度文库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个中一家比较富余。
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去世。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汉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
熬过最艰巨的时候后,穷汉就前去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年夜方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
穷汉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足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该当多送我们一些粮食!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
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去世不相往来。这便是“升米恩,斗米仇”。
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便是办理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戴德不尽。
但是,如果连续给他米,他就会以为天经地义了。
一碗米不足,两碗米不足,三碗四碗还是以为你只给了沧海一粟。
希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上瘾的。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
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
母亲急速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繁芜,这里不详细剖析。个中有一层意思便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气了你这样做,甚而认为你天生就该这样做。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当你好心帮人的时候,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戴德生理就会淡化。
到了N次往后,他切实其实捐躯正辞严地认为这都是你该当为他做的。乃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以是当自己爱慕合作的朋友离我们而去时,大概我们会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若何的一种道理?
而我们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也由于接管了别人“一斗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典?
—《END》—
后台回答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1.以为是低调,原来是老了
2.诗词丨万般滋味,皆是生活
3.诗词丨一辈子很短,别去等永久
4.惊人的三大成功定律(建议收藏)
5.早读丨人啊,除了康健,什么都是浮云!
6.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深度好文)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