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二、图片:
三、注释:
1、君子:妻对夫的称谓。于:往。役:指遣戍远地。
2、曷至哉:言何时归来。
3、埘(shí):凿墙做成的鸡窠叫做“埘”。
4、来:古读如“厘”。
5、不日不月:不可以日月打算。这是“不知其期”的另一种说法。
6、有:读为“又”。佸(活huó):会。“又佸”便是再见。
7、桀(jié):“榤”的省借,鸡栖息的横木。
8、括:与“佸”字变义同。牛羊下来而群聚一处叫做“下括”。
9、苟:且。且无饥渴是希望他无饥渴而又不敢确信。
四、译文:
丈夫当兵去远方,谁知还有几年当。哪天哪月回家乡?鸡儿上窠,西山落太阳,羊儿牛儿下了冈。丈夫当兵去远方,要不想怎么能不想!
丈夫当兵去得远,多少月呀多少天。几时团来几时圆?鸡儿上窠,太阳落了山,羊儿牛儿进了栏。丈夫当兵去得远,但愿他粗茶淡饭不难堪。
(余冠英师长西席今译)
五、剖析:
《君子于役》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革。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大略的比拟渴望着心上人的归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阐明为韶光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民气烦的便是这种归期不定的环境,彷佛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落望。
更多文学知识内容,请关注一往文学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