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  释

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

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
这里形容墨客用力拿过朋友的羽觞,不容谢绝。
解释墨客的激情亲切、诚挚和豪迈。

箸(zhù):筷子。

举:抬。

蹉跎(cuō tuó):不顺利,虚度光阴。

合被:该当被。
合,该当。
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该当。
例:《说唐全传》:合当归位。

才名:才华与名望。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玄月被贬连州刺史,履新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年夜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估量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译  文

你拿过我的羽觞斟满美酒同饮共醉,与你一起拿着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光彩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

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但这二十三年你失落去的太多了。

赏  析

  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
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
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情,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切实其实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刘白二人相互赏识,也只有这样才有了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欢、吟诗作乐。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国手”一词可以看出墨客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但是如此精良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势。
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
表现了墨客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一个“国手”遭遇的却是“长寂寞”,不能不说刘禹锡的命运太“蹉跎”了。
作为刘禹锡的好友,墨客感到愤怒、失落望,为刘禹锡抱打不平。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墨客一方面赞赏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弯曲遭遇表示了同情,这种坦直与坦诚绝不是写给一样平常人的,只有友情深厚才有如此言语。
该二句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表达了对朋侪才能的讴歌,以及对朋侪遭遇的同情与愤懑;刘诗则抒发乐不雅观的感情,豁达的襟怀,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官场沉浮的乐不雅观、豁达之情。

  刘禹锡为回赠这首诗,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故意思的是后人对刘禹锡的这首诗评价更高,尤其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能表示刘禹锡乐不雅观、豁达的状态,比较该诗里白居易那副抱怨命运的状态更故意境。
不可否认,刘禹锡的诗读来更加的坚韧与豪放,但白居易诗歌最紧张的特点便是坦率、诚挚,敢于直言,每每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后,白居易写了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来源:"大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文赏析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