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过了那些莺莺燕燕的宋词之后,比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又比如,“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又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溘然涌现一个墨客豪迈地咏叹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如何不让人面前一亮?
在豪放词创作之前,苏轼很早就已经进行了考试测验。他的第一首豪放宋词写于他38岁之时,当年的他被贬本日的山东潍坊诸城市,在宋朝的时候此地被称为密州。而他也把这个地名写入了他的第一首豪放词当中,也便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勇猛的英雄形象,个中的豪情壮志彷佛是出自盛唐的边塞诗作,继续了王昌龄等人盛唐的富丽篇章,表现出了报国杀敌的激情亲切。
苏轼在这里所写就的,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佃猎。但即便如此也让他酒酣胸胆尚开张。上片描述了佃猎的大场面,太守苏轼亲自率领臣民前去佃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声势是相称浩大。
和一样平常的词作品同样的套路,下片的苏轼也是在感慨自己的人生不遇,也期望的能够做出更大的古迹。毕竟中国古人一贯追求的便是学而优则仕,在仕途上有所进步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在这里他利用了一个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不要鄙视这仅仅只有九个字,实在包含了一个非常故意思的故事。
话说汉文帝之时,冯唐在当时便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大臣了。但当时汉朝还遭受着北方匈奴的威胁,以是汉文帝就感慨,我什么时候能拥有像战国时期赵国李牧廉颇那样的大将啊?有那样的将领,我就不必担心北方的国境受到匈奴的威胁。
在一旁的冯唐就说话了,说天子你即便是你身边有李牧,廉颇那样的将领,也不会得到你的重用的。
汉文帝听了往后很不高兴,就问冯唐为何会这么说?
冯唐说:当年廉颇之以是在北方抗击匈奴取得卓越的成果,就在于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营所有的统统都由他自己说了算。但本日,汉朝边疆抗击匈奴的将领魏尚,之前仅仅是由于杀仇敌数多报了六个人,你就将他罢免处理。就算是这个时期真的有廉颇李牧,他如何能够做到竭尽全力地替你守护北疆?
冯唐的话打动了汉文帝,所往后来汉文帝就让冯唐拿着使节(官复原职的命令)去云中郡(魏尚守卫之地)让魏尚恢复原职。
遐想到此时的苏轼本便是被贬来到山东密州的,他在这里引用冯唐的典故,显然也是愿望着朝廷能够早日派出冯唐一样的人来到这里,将他官复原职回到京城。
这是苏轼早期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他热切的报国志向。但是当后来的他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时候,完备没有了这种想法,取而代之的则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经历了韶光的洗礼,苏轼并不再追求此生有多么大的建功立业,而是渴望在天地间追求生命的诗意。
但这首宋词,在全体文学史上,地位依然是不容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