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传授教化资源

“赏山川日月,悟文人情怀”的单元整体传授教化资源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九上第三单元课内全部诗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部分,课外诗歌诵读四首:《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山水记游散文的经典之作,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绪和表达志向的浸染,积累山水记游类散文的阅读方法和履历,并能独立赏析此类文章。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整体传授教化设计赏山川日月悟文人情怀

2.反复诵读诗文,在诵读中感想熏染古代诗文的措辞美、意境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并能恰当地利用到自己的措辞实践中。

3.体会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政管理想和乐不雅观豁达的襟怀,从而得到发展的精神养料。

第一课段:山水明志

一、学习资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二、课时安排:4课时

解释:本课段前三课时用来读通三篇文章,读懂内容,读出情绪,在此根本上熟读成诵,并分类积累文言知识,传授教化设计略。
下面呈现的是第一课段第四课时的传授教化设计。

三、学习目标:

1. 多角度比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共性,宏不雅观上把握两文的内容。

2. 找出并诵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写景文段,从意境特点和措辞特点两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绪和表达志向的浸染,在此根本上理解范仲淹“忧”和欧阳修“乐”背后殊途同归的政管理念。

3. 会从山水言志的角度为《湖心亭看雪》写赏析性笔墨。

核心问题:比较赏析两文的写景片段,探究两文表达的政治志向,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绪和表达志向的浸染。

评价任务:在比较赏析的根本上,为《湖心亭看雪》写赏析性笔墨。

传授教化过程:

情境创设

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流连于自然山水间,有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本日我们整合学习的三篇文章,是山水记游散文的经典之作。
三位作者是如何写山水的呢?他们眼里的山水仅仅是山水还是有所寄托?

我们这节课要通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比拟阅读学习山水记游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到《湖心亭看雪》的自主学习中。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比拟阅读。
我们要进行三次比拟,完成三个寻衅。

师: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写作背景。
大家自读。

(屏显)

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内有“官僚军队弘大,行政效率低,公民生活困苦”之忧,外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陲”之患。
庆历三年(1043年),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被流放到邓州等地。
当时身为谏官的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改革派辩解,也险些于同一韶光被贬安徽滁州。
历史上少了一次成功的变革,但文坛上却卷起了两层巨浪。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北一南,同年出身(1046)。

初比——寻文章共性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两篇课文,从题目、作者、内容、主题等方面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预设1:两篇文章都是“记”。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写景等来抒产生发火者的感情和主见。

预设2:两人都在庆历新政中被贬官。
(实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他们都自小丧父,家境贫寒,都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考取了功名,在朝为官。
相似的人丧生经历或许是他们志同道合的根本。

预设3:两篇文章中都有景物描写,都抒发了自己的政管理想。

再比——赏山水之美

师:赏析写景文段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写景手腕、景物特点、意境营造、情绪表达、措辞利用多种角度进行,)本日我们着重从意境和措辞两个角度来比拟。

(屏显)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通过景物描写营造的整体意境相同吗?请结合文章写景段详细剖析。

(屏显)

示例:同样是写朝暮之景,范仲淹“朝晖夕阴,气候万千”一句,写出了洞庭湖早晚阴明朗暗多变的特点,“气候万千”极言变革之宏伟绚丽。
欧阳修“晦明变革”只点出早晚明暗变革不一,用语简洁克制,少了壮不雅观之感。

师:大家可以选择两文中相同的意象进行比拟,比如两文都写到了水、植物等,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意象剖析意境的不同。

(学生自主赏析,之后互换,互换的过程中要勾引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朗读一贯贯穿全课)

(屏显)

写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浊浪排空

高下天光,一碧万顷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水落而石出者

写植物: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深秀者,琅琊也。

(勾引学生比拟两文景物营造的不同意境并归纳、板书)

(屏显)

《醉翁亭记》写景句段选录: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峰潜形

商旅弗成,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高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拍浮;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写景句段选录: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季也。

师:男生读《岳阳楼记》写景片段,女生读《醉翁亭记》写景的句段,谈谈你的创造。

预设1:前者多用四字句,短小整饬,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

后者是散句,且多是“......者......也”构造,语气舒缓。

(屏显)

原文: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改文: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

醉翁亭,其亭翼然而临泉上。

预设:原文“.......者”部分是描述,“......也”部分是答案,这样就有一种生理上的惊异、创造,然后领会的意味,写得意见意义盎然。

(剖析的过程中辅导朗读)

三比——探政治志向

师:山水明志,我们刚才比拟了范欧二人对山水的描写,接下来我们看看二人的政治空想和志趣抱负。
请大家勾画出表达自己志向的句子。

(屏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但是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师:从字面上看,第一段涌现最多的一个字是“忧”,第二段涌现最多的字是“乐”,彷佛迥乎不同。
范仲淹是一个忧国忧民,无论何时何地都担忧的形象,欧阳修却正好与之相反。
但真的是这样吗?

(屏显)

思考:欧阳修有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概呢?

范仲淹如果是欧阳修,看到面前的欢快之景会“忧”还是会“乐”?

(学生各抒己见)

(屏显)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师:作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封建文人,范仲淹发展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而欧阳修则继续了“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的不雅观点,二者都是封建儒家的“民本”思想。
因此,范仲淹的“家国君民之忧”与欧阳修的“山水诗酒之乐”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师:我们说山水明志,回过分来看,两文景物描写和志向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互换)

预设:范仲淹用大气磅礴之景和铿锵有力的措辞写出了自己的大情怀、大气概;欧阳修营造的清俊秀美的意境为太守与民同乐供应了大背景,而文章舒缓自若、意见意义盎然的措辞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师:看来景物描写和志向表达有息息相关。
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大家用我们本课学到的阅读山水言志类文章的方法,从写景和抒怀、言志关系的角度为《湖心亭看雪》写一段赏析性笔墨。

第二课段:官场沉浮

一、学习资源:《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课时安排:3课时

解释:本课段前两课时用来读通四首诗歌,读懂内容,读出情绪,在此根本上熟读成诵,传授教化设计略。
下面呈现的是第二课段第三课时的传授教化设计。

三、传授教化设计

整体感知

思考:1我们为什么要把这四首诗歌整合在一起学习?

预设:都是作者在贬谪的状态写写出的;都是贬谪诗

2.如果给这四首诗歌两两分组,你会如何划分?你的情由是什么?

预设:两首划分为一组,后两首划分为一组,由于前两首的的情绪由苦闷惆怅到旷达乐不雅观,后两首的感情基调都是沉郁凄凉的。

读诗句,析手腕

勾画出四首诗中表示贬谪凄凉的语句。
思考:你以为哪位墨客笔下的贬谪凄凉最打动人心?墨客是若何表现其凄凉的?结合详细的诗句说说。

(屏显)

李白用多层次多样化的比拟写出情绪的起伏,用反复来慨叹前路的艰辛;

刘禹锡直接概写贬谪的酸楚和凄凉,利用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

刘长卿全诗借古伤今,既借景抒怀,又直抒胸臆;

韩愈“朝”“夕”比拟极言开罪之快,借景抒怀、比喻象征,道尽英雄失落路的悲慨。

(屏显)

贬谪诗的常用艺术手腕

(1)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墨客于景物描述中抒写出生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2)用典(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探求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

(3)比拟: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革、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比拟手腕。

(4)直抒胸臆: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不雅观感情,有时墨客会直接将其表达出来。

(5)象征比喻、托物言志:由于权力地位的低落,失落意的墨客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腕。

读贬谪,探情绪

再读四首诗歌,想想贬谪诗中,墨客一样平常会抒发什么样的情绪?

(屏显)

英雄末路之哭

忠而被贬之愤(愤世嫉 俗、讽刺阴郁现实)

壮志难酬之怅

生不逢时之叹

羁旅行役之苦

思乡怀归之情

豁达淡泊之情

发挥想象,想象如果李白、刘禹锡、刘长卿和韩愈相遇,他们彼此会说写什么?(分享互换)

第三课段:明月寄情

一、学习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

二、课时安排:2课时

解释:本课段前两课时用来读通三首诗词,读懂内容,读出情绪,在此根本上熟读成诵,传授教化设计略。
下面呈现的是第三课段第二课时的传授教化设计。

三、传授教化设计

赏析意象

1. 三首诗词都有“月”这个意象,请从韶光上比拟三首诗词中“月”的异同。

预设:三首诗歌都写的是秋日的月;前两首是晚上,第三首是清晨(欢饮达旦;露从今夜白;商山早行)

2. 找出三首诗词中写月的句子,发挥遐想和想象,描述不同的月景。

鸡声茅店月,人际板桥霜: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缭乱的足迹。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
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天下带来丝毫生气。

探究情绪

1.含有玉轮意象的诗歌常日会表达以下四种感情,你以为这三首诗词表达了哪些感情?情由是什么?

(屏显) 思乡、怀人、孤寂、闲适

(学生结合详细诗句剖析)

2.三首诗词中玉轮意象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有什么浸染?

(小组互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