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古诗词,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确实不假。从小孩子,到老人,识字不识字的,险些大家都会念几句诗。以前在初中的时候,开始喜好古诗,只是当时打仗的课外书不多,只要看到教材上有古诗,我会第一韶光把它们记住,然后再听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
后来开始了新的学习、事情,散逸光阴,在青春的玩闹中匆匆而过,一贯不能让自己沉静下来。事情了一段韶光,又去书店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彩图版,有些配图很故意境,但也没有过多的背诵,只是偶尔空隙时候,翻看一下,多数韶光它都是沉睡的状态。
从去年开始,以孩子为重,以是空隙光阴一下子多了起来。白天一个人在家里,做完家务,追追剧,晚上跟小区朋友们涣散步,打打牌,很热闹,但是热闹过后,却是什么都留不下。忽然有一天,在儿子的课外阅读书里,又看到了那本熟习的名字——《唐诗三百首》。瞬间,勾起了我太多太多的回顾。是啊,这不是我一贯喜好的吗?看过多期《中国诗词大会》,对付台上选手的出口成章的那种气韵,让我倾慕,让我沉迷。同时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我也在暗暗问自己,为何我不可以?
于是乎,我又重新捧起来唐诗,宋词,很多以前滚瓜烂熟的诗词都记不全了,很多一知半解的诗词,也可以重新认识了,每天会背点新诗词,复习几篇旧诗词,自我觉得还不错。但是这几天,看着河北电视台的《恰同学少年》,我又有点感伤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湛,真的让我感叹!
而那些年轻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阅读面之广,也让我叹为不雅观止,自愧不如啊!
节目组出题也真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啊,基本上从古到今,各个朝代的诗词、知识点都阅读到了,但是总有同学会把精确答案脱口而出,抢答快,思考快,答题快,在那么紧张的韶光里,更别说在台上了,在台下的我很多都反应不过来,也真是不得不感慨“一去不回唯少年”啊,真的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学习光阴,配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气质,构成了一道道夺目刺目耀眼的风景,让我移不开眼睛。
无奈,还是得知耻而后勇啊,今后的光阴,一点点增加自己的诗词储备量,也争取做一个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