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山在邑之西南四十里许,为万载袁州之界山,世称汤周山,晋时有汤、周二令,厌仕途之险,恶尘凡之俗,遂结庐于其巅,以修道养性也,后羽化而去,以是山名汤周。
又因二人在峰顶建有峰顶书院,时人又以书院之名名山曰峰顶,近代取丰收之意,遂名丰顶山。
其山为邑南之首峰,每冬日雪霁,凝华积素,甚有可不雅观者,因此旧时邑人举之为县邑八景之一,曰:汤周雪霁。

今岁中秋节前,余师弟王君邀游丰顶,其情甚殷,以其居峰之麓,素知其山奇水异,竹翠松苍,且佛院道不雅观,重修臻备,不可不一游也。
况其愿充引导,又兼多有诗朋同行,而余向以未能一游丰顶为憾,如此良机,能莫允乎?

余任所在丰顶山之东北约三十里,任职其处己卅余载,以前年少之时,知之不详,未挂于心;而齿岁稍增则事冗务繁,故久慕而未成行也,今者师弟诚邀,遂欣然规往。

江西张羽游丰顶山小古文

这天辰初,由县城出发,巳初即抵其麓贯前村落。
下车纵目,则烟峦云嶂,竹树朦胧;侧耳而听,则鸡鸣遥矣,犬吠隔林。
步辇儿阡陌间约二里,其间稻禾金黄,竹树滴翠,草青而蔬绿,交错相映,媲美春光。
农夫刈稻其田,圃妇锄草其园,溪水淙流其间,水清胜镜,临溪而照,须发可辨。
其池美,其溪清,良田桑竹杂处其间,其为桃源也哉?

其溪涧澄碧,惜少游鱼往来个中,未能得河东师长西席游小石潭之真趣也,此为小憾。

复行约里许,则竹茅掩道,曲径以青石铺就,其上多苔,以其隐于竹树之荫,山泉幽侵,又久少人迹也。
石径之左,树茂而竹密;其右,则草丰而蔓盛。
一径蛇隐个中,斗转弯曲,非引导引领而不可得。

途中,有奇于山花者,摄之以留倩姿;有异其溪泉者,掬之以温童趣;有惊壁陡崖峭者;望之兴叹;有羡松竹之凌云者,仰而景之。
无一而足。

渐行,石磴渐陡渐曲,而湿滑愈甚。
余初始故意居游者之中,以中有高龄者年且杖朝,而少者始垂髫,余尚属壮艾,期可相顾也。
有同行者王氏二君,年少余数岁,早前护而后顾,备至有加。
则余心之所患者已除,遂欣然而放怀于山水。
悦鸟声而酝诗情;饮山泉而洗尘心;听寒蝉而感时物;览秋光而赏画意。

一起行来,山因陡峭而怪险;石因嶙峋而奇异。
瀑非长流而溅珠玉,竹因摇影而生清风。
拨莽榛,攀藤葛,披荆而附苈,终至一坦途,即新修之山区公路也。
众就其旁一大树下稍息,再行约二里至月光寺。
其寺初名汤周不雅观,复改紫微不雅观。
宋景佑间,南麓有黄姓者,九岁入不雅观修行,即后之黄大师,其后收马祖为徒,丰顶山遂名驰于天下,明时改月光寺,为江南三百六十五座寺院之总督,其山门有联云:“万山狮象朝峰顶,四面星辰伴月光。
”现所见者为重修之寺院,未臻轮奂,僧人亦少见,而寺内喷鼻香烟袅袅,梵呗轻悠,洵为虑心洗尘之所。
众人遂于其前合影以存游迹。

趁兴而往,尽兴而回,且其山奇水异,风景殊美,乌能无记?归而记之并赋诗一首。

杪秋登丰顶山

秋杪远足过贯前,远山含黛笼轻烟。

陡斜石磴通幽径,空寂闲云挂险巅。

绝壁披苔飞野瀑,竹阴遮道隐清泉。

遥闻梵呗悠悠起,古寺钟声伴老蝉。

同游者:词家宋,诗家辛,师弟王君及诸文人雅士。

时丁酉中秋后五日节值寒露

作者简介

张羽,原名张洪兴,江西万载人。
大学文化,高等西席。
1989年始揭橥文学作品,诗文散见《诗词百家》《中华辞赋》《诗词月刊》《草原》《青年文学家》《中国诗赋》《湖北诗词》《老友》《江西青年报》《宜春日报》等报刊及各网络平台。
系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协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会员,宜春市曲赋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