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表现了李白傲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情。除了李白之外,唐代的罗隐、宋代的朱敦儒等,有时也表现出这种性情特色。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墨客并不仅仅勾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除杜甫外,代表性的墨客还有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清代的郑板桥等。
安得广厦千万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是一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这句诗展现的是清闲清闲的隐居生活,表现了墨客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好。代表性的墨客还有王维、孟浩然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了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哀地流下泪来,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形象在很多墨客的作品中都有表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罗隐、辛弃疾、陆游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是一种矢志报国、愤慨愤世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期间,在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文人笔下表示得特殊明显。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反响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绪,形象非常光鲜。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反响的是朋侪送别、珍惜友情的形象。这在古诗词中霸占相称大的比重。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王勃的“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等,都是这一形象的写照。
桃花潭水深千尺
7.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种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思乡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写思乡的诗词,俯拾皆是。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王安石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塑造思乡形象的名篇。
8.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这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很多边塞墨客的作品,都塑造了这一形象。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锡麟的“只解疆场为国去世,何须就义沙场还”等,便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每逢佳节倍思亲
9.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这是体察公民痛楚、反对战役的形象。除曹操的诗外,杜甫的《兵车行》也通过描写战役给公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役的批驳。
10.多情自古伤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这是一种爱恨情长的形象。以柳永、晏几道为代表,写与所爱女子离去时或离去后的无限忧伤和绵绵情意,塑造爱恨情长的形象。
多情自古伤离去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十种形象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闺怨诗中塑造的孤寂落寞、愁苦幽怨形象,一些豪放作品中塑造的积极乐不雅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等。中学生节制了这些形象,也就基本节制了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全部。相信再碰着干系题目,定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捷报飞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