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英文跨学科文学鉴赏传授教化的设计依据

跨学科传授教化一样平常是指综合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对一个共同“任务”进行加工和传授教化,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综合理解。
依据美国哈佛大学生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传授教化应看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教诲者须冲破固有学科界线,将各学科的知识实现有机整合,有侧重、有操持地开展传授教化活动,为学生建构多元知识能力网。

由此可见,跨学科进行文学鉴赏传授教化的上风,紧张表示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西席而言,共同整合语文与英语学科中的交叉传授教化内容,可以整合跨学科资源,深化文学鉴赏传授教化,提升传授教化效能。
语文西席与英语西席能够相互借力,既能还原文学作品的英文语境,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措辞表达,又能深层鉴赏作品主题与思想,进行中外文学比较,把握文学创作规律。
其二,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利用教室学习履历,探求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多学科立体式思维,提升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教材中伶仃、零散的篇章建立起新的联系,节制汉语表达规律与英语表达习气,总结各民族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探究中外文化的共性。

因此,中英文学鉴赏跨学科传授教化不仅是对高中语文、英语两个学科传授教化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还是引发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学习兴趣的主要路子,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阵地。
学生在比较中能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中英双语交互转换的能力,终极形成超过民族、超过学科的立体式思维。

课程与传授教化|中英文跨学科文学鉴赏传授教化的设计与实施

二、中英文跨学科文学鉴赏传授教化的传授教化策略

1.传授教化内容:教材整合,专题聚焦

跨学科课程的传授教化内容设计须要兼顾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比拟后不难创造,语文与英语的课程目标都在强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而且,课程内容均设置了必修与选修模块,选修模块的传授教化内容交叉重叠。
语文提倡学习中外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感想熏染形象,品味措辞,探索民族生理和时期精神;英语则建议开设文学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演出入门选修课,提升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民族义务感。
在这一课程目标的辅导下,我们根据高一年级校本教材的传授教化内容,共同设计出以下三类课程:比拟探究课程、原著精读课程、实践体验课程(见表1)。

语文和英语西席将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双学科超过思维模式作为课程传授教化设计原则。
“比拟探究课程”,侧重相同文学文体下中英诗歌阅读比拟与汉英互译比拟,勾引学生创造诗歌意象的异同与诗歌措辞的韵律之美;“原著精读课程”,侧重精读与鉴赏外国小说的措辞,旨在学习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实践体验课程”,侧重体会西方戏剧与电影这类文体的分外性,让学生理解戏剧与电影的文体特色。

本课程作为学科拓展课程,在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开设,每两周开设一次,一次80分钟(两个课时),共开设上、下两个学期。

2.传授教化办法:联合授课,互助探究

课程的传授教化办法紧张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西席联合授课模式。
即在同一教室内,由语文和英语两位西席共同授课。
通过对优化英语与语文学科教材内容,探求两个学科传授教化的相交点,实现各学科互补,进行综合知识的建构。
两个学科间呈现交替互补关系,在措辞学习上以英语为中央,在文学鉴赏上以语文为中央(见表2)。

第二,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模式。
本课程以学生的探究和体验为主,西席点拨、引领为辅。
西席在必要时进行知识讲解,设计学生探究活动。
学生则以小组互助的形式进行阅读与研究,以任务探究的办法进行谈论,并形成小组成果(见表3)。

3.传授教化评价:多元角度,重视过程

中英文学鉴赏因此任务驱动的学科拓展课程,是学校“6+1+1”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
个中,6是指学科传授教化,1是指学科拓展类特选课,1是指自选类选修课。
根据课程属性,西席须设计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以引发兴趣、拓展知识、强调实践为紧张目标,传授教化评价须环绕传授教化目标展开。
经由反复考虑,语文与英语西席要根据专题分类确定诗歌、小说、戏剧三个评价阶段,根据任务分类设计评价内容(见表4)。

课程总分为100分,每个阶段任务为10分,由师生共同为小组进行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语文、英语在传授教化中均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是西席设计的任务要兼顾这四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鼓励他们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课程时长为一个学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懈怠,而以任务作为评价节点,就在于能持续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不雅观能动性,紧跟课程节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微信编辑:吴楠)

(全文请移步《中国西席》总第286期)

(欢迎关注中国西席"大众年夜众号 ID zgjszz)

《中国西席》杂志社官方网站:www.zgjszz.cn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主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挑选)数据库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