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主编,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周勇和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傅德岷亲临现场。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创作出“神探狄仁杰”的荷至好际官高罗佩,写起诗来也是一把妙手。

来看古今中外名人笔下的重庆

“写重庆”是《影象重庆》两位主编在编选过程中恪守的紧张原则。
据编者之一周勇先容,整本书中,一共精选了183位古今中外的名人写重庆人、事、景物的288篇名篇佳作入编,以纵横交错的构造展示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城市精神。

“实在做这本集子的创意12年前就有了。
我和傅老光搜集整理就花了10年韶光。
”周勇说,这本书的出炉和“乡愁”二字关系密切。

诗文合集记忆重庆首发 来看看古今中外名人笔下的重庆

“乡愁便是每个人绵绵无期的故土情结和情绪依托。
”周勇说,那生于重庆、长于重庆,读在重庆、创在重庆的重庆人乡愁寄存何处?“可以说,都寄托在这本书里。
”周勇和傅德岷表示,《影象重庆》就旨在把散落于沧海中的文化珠贝拾掇起来,传播给子子孙孙,“让大家纵然走遍天下,依然知晓我们的根之所在、乡愁的所在。

重庆的6种文化书里都有

《影象重庆》的文学性自不用说,“它开篇便是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我们选的也大多是幽美的传世文学。
”周勇说,文献性在书中也有很好的表示。
“有关春申君、巴寡妇清的记述,孙中山师长西席纪念重庆和四川先烈的文章等等书里都有。

当然,以往鲜见的一些内容,《影象重庆》里也有。
“像书里的桓侯庙三首,那便是傅教授到张飞庙碑刻上抄下来的。
‘蜜蜂忙处菜花喷鼻香,十里青城十里黄……’这首《山城》也从未收入过沈钧儒的诗集。

可能大家比较好奇的是,国外朋侪笔下的重庆有哪些内容。
在《影象重庆》里,一共收录了来自日本、荷兰、英、美、法等外国朋侪看重庆的文章。
个中既有抗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给全体重庆公民的一封信,也有被誉为韩国国父的金九离开重庆时的告别信。

周勇表示,作为全书的构造根本,一共展现了重庆的六种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革命文化。

“狄仁杰之父”写诗也很棒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是脱胎于荷至好际官高罗佩在重庆写的系列小说《狄公案》,但对汉学家高罗佩来说,写诗也是一把妙手。

《影象重庆》中就收录一首高罗佩离开重庆时送给中国朋侪徐文镜的一首七律《巴渝往事》。
这首诗是周勇2014年应荷兰政府之邀前往荷兰拍摄一部中国和荷兰在抗战中结为盟友一起打击侵略者的历史记录片时,他在高罗佩一个朋友的女儿家看到的。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重逢得传觞。
巴渝往事君应忆,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游踪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更泛沧浪万里长。

高罗佩先是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后又在荷兰日今年夜使馆事情,深受东亚文化浸濡。
1943年到1946年,他在重庆参加了“天风琴社”,从古琴大师徐文镜学习琴棋字画。
在此期间,他成了天风琴社唯一的外国人和最年轻的成员,这也帮助他的汉学水平在重庆时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巴渝往事》指的便是他的这段经历。

重庆晨报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