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大家该当都还记得,毕竟这是一个千古名句,这首诗也入选教材多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朝时,这首诗曾受到大文豪杨慎的质疑,他认为这“千里莺啼”摆明了是胡说,谁能听到千里外的鸟儿叫,于是他建议改成“十里”。由于这个话,杨慎被后世笑话了几百年。
杨慎这种品读古诗的方法,确实让人以为有些可笑。一首诗作,若只看字面是否合理,那还有什么意境和诗性可言。但大家还别说,像杨慎这样爱挑刺的文人,还真不是一两个。本期小美要和大家再说一个这样的文人,他叫沈括。
这个人大家是否定为有些耳熟?他是北宋名臣,也是一位很有名的科学家。他通物理、地理、天文、化学、水利等多门科学,而且在不少领域都颇有建树,以是不得不说他是个很有智商的人。
但是沈括却不被很多文人所喜好,紧张有两个缘故原由。第一个是他当年故意挑苏轼诗文中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乌台诗案”,苏轼等一批文人被贬与他脱不了干系。第二,便是本日要和大家说的这件事,他曾大言不惭地挑过白居易诗的刺。
白居易有一首千古名句,大家该当都听说过的,名叫《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魔白居易脱手,一定是佳构了。这首七言绝句,无论是遣词还是意境,都是一等一的唐诗。白居易写诗,最大的特点便是普通易懂,这首诗正是如此。短短28个字,将伤春、寻春、惜春写得一气呵成。如今这首诗也入选小学教材多年,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但是,他沈括读完此诗,却很是不屑。据记载,对此诗他曾说了这样一段话:
“既然‘四月芳菲尽’,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墨客也写出这样自相抵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落’呀!
”
你若是说这首诗遣词水平不佳,你不喜好也便罢了,居然说个中的千古名句自相抵牾,这就让人不能忍了。稍懂诗的人都明白,白居易前面说“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下面,但山寺因阵势高,春天来得较慢,以是桃花才刚刚盛开。白居易这首诗,正是写这种阵势不同导致景物不同的欣喜感。
后来沈括登了一次山,自己稽核了后,才乖乖认错。他在山上真的看到了白居易诗中描述的环境,山下花已凋落的时节,山上的花还开着。此时,他才明白白居易有多牛。千年文坛中,咏春惜花诗很多,白居易这首诗之以是能流传下来,正是由于他捉住了“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特点,而且用清丽的措辞将它表达了出来,这便是白居易的高明之处。
看了杨慎和沈括对唐诗的缺点品读,让笔者想到近些年很多当代人品读唐诗时的问题。他们习惯用本日的科学不雅观和代价不雅观去读唐诗,认为很多诗词都写得有错,乃至表示该当将这些作品移出教材。对付这种人,笔者只想说:不要犯像杨慎和沈括这样的错,经典传到我们手上不随意马虎,且读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