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墨客虽然名不经传,更不如李商隐和杜牧那样才华出众,可是他的一些作品却情绪朴拙、妙语天下,很值得细细品读。
下面分享晚唐钱珝的两首绝句,构思新颖,技法高超,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未展芭蕉》

唐代: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晚唐钱珝的两首绝句构思新颖技法高超实乃弗成多得的佳作

一缄书函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是大历才子钱起的曾孙,进士及第后曾官至中书舍人。
作者虽然仕途并不得意,但是他的文学才华却被众人盛赞。

这位钱才子喜好交游,也常常多愁善感,瞥见一些奇特的景物,就会引发创作灵感。
这首诗比喻生动,技法高超,乃钱珝的代表作。

前两句就表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作者将尚未展开的芭蕉,比作没有点燃的绿色烛炬;它由于不耐春寒,以是依然将蕉心层层包裹着。
一个“怯”字,采取拟人手腕,表达出对春寒的畏惧。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描写了贾宝玉受元妃的安排,要为大不雅观园里的一处景点创作一首诗,题目是《怡红快绿》。
宝玉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好句子。

站在一旁的薛宝钗就提醒他关于“绿蜡”的典故,于是宝玉就吟咏了“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的诗句,终于让他顺利过关,并得到了元妃的奖赏,可见曹雪芹也非常喜好钱珝的独特构思。

后两句颇为形象,“一缄书函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古人的书函多作卷筒形,非常像一片未展的芭蕉叶。
作者诙谐地说,书函里或许藏着什么秘密,可是在东风的吹拂下,它终极还是会展开。

暗拆看,是一种拟人化手腕,揭示出芭蕉叶的展开,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全诗造语新颖,遐想丰富,表达出作者的独特感想熏染,也让后世读者体会到诗歌措辞的魅力。

《蜀国偶题》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墨客们也从中获取灵感,创作了很多随处颂扬的精良作品。
杨玉环天生丽质,当选入宫后,很快就成为了寿王妃。

后来唐玄宗却看上了她的才貌,竟然据为己有,却让寿王情何以堪。
李商隐也看不过去,并感慨地说,“平明每幸永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可惜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为了避难,竟然将杨玉环赐去世。
曾经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终于没有实现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欲望,以至于唐玄宗深感此恨绵绵无绝期。
钱珝的这首诗也是取材于此,表达委婉,值得一读。

墨客曾经游历于巴蜀大地,瞥见那里山路迂回,有时想起当年唐明皇曾来此避难,也一定吃了不少苦。
首句交代地点,并点明写作缘故原由。
当时安禄山封堵了洛阳,李隆基只能往西南方向逃难。
同时由于西蜀阵势险要,相对安全,随意马虎躲避追兵。

次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暗伤潜恨竟谁知”。
墨客预测李隆基为了保命,不得已在马嵬坡作出了生平最屈曲的决定。
当这位天子镇静下来后,一定仇恨交加,可是他此时纵然乐意为皇妃去去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竟谁知”三字。
精准隧道出了唐玄宗的内心煎熬。

晚唐墨客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里曾如此感慨,“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受其启示,诙谐地说,“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兰草该当劝告天子身边的近臣,不要再用宝贵的盘子,盛放那些供献的荔枝了。
由于玄宗见到这些东西,就会触景生情,惦记起命丧马嵬坡的杨贵妃。
作者用浅近的措辞,表达出深奥深厚的主题,反而挥洒自如,堪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