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芄wán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ī。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注音读书笔记60诗经卫风芄wán兰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xiá。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这首诗描写一位贵族童子,刚刚成年,佩戴着成人衣饰,行为却仍稚子无知,有人说是讽刺卫惠公。
另有一说,说这是首恋歌,一位姑娘埋怨这位贵族童子太过威仪板正,不与自己相好。
还有说,姑娘故意称男子为童子,以表讽刺。
这首诗的意味,向来众说纷纭,未有同等。

1. 芄wán兰:蔓生植物,即萝藦。

觿xī:用来解结的工具,也用为成年后的佩饰。
《玉篇·角部》:“觿,形如锥,以象骨为之,以解结也。
”芄兰枝上结的荚子是尖形,也如锥,以是用来喻觿。

2. 能:而。

不我知:即不知我。
一说知为理解;一说指相知,即男女相好。

3. 容:容仪可不雅观。

遂:走路摇摆使佩玉随之摇动的样子。
《毛传》:“佩玉遂遂然。

容兮遂兮:从容舒缓貌,有大摇大摆之意。

4. 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走路时大带下垂摆动的样子。

5. 韘shè:古代射箭时套在大拇指的用具,用骨或玉制成,用以钩拉弓弦,俗称“扳指”。
佩韘,也是成年的表征。

芄兰之叶为心形,下垂略后弯,形状似韘。

6. 甲xiá:同“狎”,亲近。

随感:

最喜好“垂带悸兮”这一句,仿佛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却透露天机——外表佩觿佩韘,作成人装扮,内心却仍是个稚子童子啊。

好似读到“桂华流瓦”,就依稀看见皎皎明月挂于中天,遍洒清辉;一句“马滑霜浓”,便可以想见夜深人静,道上少人行;一句“柴门闻犬吠”,瞬时便被漫天的风雪扑了满怀满面。

这些详细而不起眼的细微处,这些灵光乍现的神来之笔,如长卷上一笔重墨,如枯枝间一抹微红,正是缥缈无定的诗意,有光阴寻得的落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