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了夏天的燥热,到这一时节,你开始体会万物逐渐归于沉寂。
它有一丝镇静,有一丝淡然,但更有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尤其是在秋日的夜里,最易勾起人的情思,引起人的怀念。

秋夜,朱淑真孤寂心凉

《秋夜》

宋·朱淑真

10首秋夜诗词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是南宋最有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感情时时烦闷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词。

漫漫秋夜,孤衾独宿,夜久无眠,朱淑真看着窗外梧桐缝的月影,斑驳地洒在床席上,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
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

秋日雨夜、寂静无人,王维思悟佛法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王维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喷鼻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在佛教中,找到人生的解脱。

秋日雨夜,更深人寂,墨客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光阴一点点消散,无法挽留。
一个人便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这冷漠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他感慨: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肃清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去世的痛楚。

秋夜,韦应物思念兄弟,担忧民生

《新秋夜寄诸弟》

唐·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这个秋日,韦应物与兄弟分隔两地,思念油然而生,难得的是,韦应物在思念兄弟时,表示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
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解释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秋夜,陆游对朝廷感到失落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初秋时节,暑热依旧,陆游不能安睡,想到中原未复,感慨万千。

中原公民在金人的铁骑之下,一年又一年的愿望着王师归来,可是,南宋统治者却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为遗民呼号,中原公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愿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王绩遇见朋友,闲适开怀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墨客在垦植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一个“喜”字透露出墨客开怀的生理。

带着白天野外劳动后的轻微疲倦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怎能不叫人开怀呢?

秋夜,庾信望着大雁,惦记家乡

《秋夜望单飞雁》

南北朝·庾信

失落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民气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秋日的夜里,墨客听到一只失落群寒雁可怜的哀鸣,不觉起身仰望。

雁儿孤单的身影在明月边上飞行徘徊,显得更加孤独、凄惶。
独自稽留北地的庾信,不正如这只失落群的寒雁一样平常,不能飞向南方吗?

望单雁而思故乡,个中凄楚,唯有自己知道罢了。

秋夜,王国维忧虑自身命运和国家出息

《好事近》

近代·王国维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

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却向东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1905年的秋日,清王朝危急重重,王国维也为此心坎不安,以是借这首词表达自己对国事和自己命运出息的担忧。

此词用“危楼”、“玉绳低亚”、“月明霜冷”、“万家鸳瓦”等词造出了一个清冷至极的情境,来感叹人间间永恒的凋零。

秋夜,韩翃给朋侪回诗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这是一首酬赠诗。
朋侪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墨客,墨客写此诗作酬答。

诗中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致,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墨客苦处未了的惆怅。

诗人为了写酬诗,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
又赞赏朋侪寄赠的诗章,感情朴拙,表现出墨客与朋侪的朴拙友情。

秋夜,李德裕骑行长安街头

《长安秋夜》

唐·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名相,此诗就写于他为宰相期间。

此诗前两句描述作者操劳国事的情形,表现了天子对自己的信赖和自己对天子的忠实;后两句写作者骑马行于长安街头,万籁俱寂,一派安宁的景象。

全诗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响着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断,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怀抱、气度和风采。

秋夜,欧阳詹惦记好友,写诗相赠

《秋夜寄僧》

唐·欧阳詹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唐德宗贞元九年癸酉(公元793年),欧阳詹三十七岁衣锦回籍,途经襄阳,襄阳县西南有檀溪,欧阳詹之友弘济上人居于彼处,欧阳詹作此诗赠与自己好友。

在诗中,墨客言明自己的处境,他想分开官场,但又不忍,终极不得不周旋个中,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

全诗没有精工华美的词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笔墨朴实,却富有味。

秋日的夜晚,秋雨淅沥,秋虫飞舞,总会勾起人的情思,这个秋夜,你又在思念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