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水浒》第255期(文/焦目)

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一次调戏未成,就想着第二次。
为了让高衙内愉快,也为保住自己的出路,陆谦抛弃了他和林冲的多年交情,他设下计谋,骗林冲去樊楼吃酒,实在是要调开林冲;宋江为了招抚,带着柴进、燕青等人到东京找李师师后,也曾上樊楼吃酒。
实在,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妓,李师师也在樊楼里,与道君天子打得火热。

不管是陆谦请林冲,还是宋江、柴进等人,他们吃酒都选择了樊楼。
为什么要选择樊楼?樊楼究竟是否存在,有何来历?本日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98水浒中宋江形象

水浒中提到的樊楼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令无数人向往

一、樊楼的前世

水浒中的樊楼,在北宋确实存在,而且就在东京汴梁城中,是当时最繁华、最顶级的娱乐场所。
正由于如此,以是陆谦请林冲在樊楼吃酒,以显敬意;宋江等人选择樊楼,也是如此,毕竟难得去一次东京,不到樊楼里享受一下,就太可惜了。

1、樊楼建筑于何时?

目前的资料还没有定论,但至迟在宋太祖时,樊楼就已经涌现,并且成为当时的热闹场所。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上元节时进行巡行之礼,就曾经途经樊楼,并且欣赏了樊楼里演出的杂技戏曲等。

先是帝自左掖门出,乘逍遥辇至明德门外灯山前……过酒户孙守彬楼,少驻辇。
又至白樊楼不雅观杂戏,遂御东华门。
——《宋会要辑稿》

这里的“帝”,指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而“白樊楼”便是樊楼。
由于樊楼别号矾楼、白矾楼、白樊楼以及丰乐楼等。
说到这儿,就要说说樊楼名称的来历了。

赵匡胤影视形象

2、樊楼的名称由来

乍一看,樊楼彷佛是一位樊姓老板所开的酒楼,实际上并不是。
樊楼最初是宋代贩子们卖白矾的地方,以是一开始称之为“白矾楼”,后来由于聚拢的人多了,就转变成了酒楼。
酒楼实在并非一家,但人们误以为其老板姓樊,以是就谣传成了樊楼。
白矾楼到白樊楼,我们看樊楼的名称,实在便是这样的变革过程。

由于是谣传,以是流传的说法也不一样,一些宋代话本中,还认为樊楼老板姓“范”。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也曾对樊楼的名称有过考证。

京师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
人谓之矾楼,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
本商贾鬻矾于此。
后为酒楼。
本名白矾楼。
——《能改斋漫录》

由此可见,樊楼便是谣传的称呼,并不是由于酒楼老板姓樊。
其最初便是卖白矾的地方。
吴曾生活于两宋期间,他的话是非常可信的。
吴曾还顺便说了樊楼的位置,是在东华门外的景明坊。
这与《宋会要辑稿》中所提到的“帝御东华门”同等,也是可信的。

宋徽宗在位时,曾经把樊楼扩建,并改名为“丰乐楼”,不过樊楼的称呼早已深入民气,以是大家还是习气于称之为樊楼。

98水浒中宋徽宗形象

3、樊楼的样子容貌

樊楼究竟是什么样?在宋徽宗之前,可以说规模不大,与一样平常酒楼没有多大差异,但经由宋徽宗扩建之后,樊楼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首先,樊楼高达三层。
三层楼在本日不足为奇,许多老百姓的家都是三层小楼。
不过,古人限于技能和财力等,基本不盖高楼,从《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康熙南巡图》等名画也能创造,当时普遍都是一二层的楼房。

《清明上河图》局部

别说普通人家,便是皇宫都没三层。
以是只要身处樊楼的西楼三层,就能看到皇宫。
为此,天子还规定,往后不准人到西楼去登高眺望,毕竟,皇家禁苑岂能让凡夫俗子随意窥视?不过,宋徽宗建造御花园艮岳后,曾专门让人去西楼眺望,看看景致如何。

其次,樊楼五楼相立。
樊楼经宋徽宗扩建,成了一座建筑群,东西南北中五楼鼎立,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楼之间都有飞桥供人来往,楼内部更不用多说,总之每座楼里外都通,客人在里面可以任意通畅。

樊楼下面是大厅,上面则是包间,叫“阁儿”。
水浒中,陆谦把林冲骗到樊楼时,两人也是“占个阁儿”。
这样的设计和本日许多酒店一样,布局合理,能最大程度知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一些民间话本中,还说宋仁宗微服到樊楼二层,结果扇子落了,被落第才子赵旭捡到。
赵旭还扇子时见到了宋仁宗,后来因此被破格提拔做了官。

现在的樊楼(图片来源网络)

末了,樊楼装潢精美。
《东京梦华录》中曾说过“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短短十六个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樊楼一定是华美壮美,灯火辉煌,难怪天子也想着去里面玩赏。

这样的环境,在当时便是“天上人间”。
事实上,经由宋徽宗扩建之后,樊楼就已经成了开封最大的酒楼。
无论是规模大小、华美程度还是里面的酒食艺伎,都堪称天下第一。

二、樊楼的酒食

既然樊楼从卖白矾改成了酒楼,那一定要说到酒食。
众所周知,宋代的酒店,分为正店、脚店等。
正店是最大的酒店,可以自己酿酒和卖酒,而脚店规模小,则只能从正店买酒再卖,没有酿酒的权力。

《清明上河图》中的正店

当时东京城有72家正店,而樊楼是正店之首。
据统计,去樊楼买酒的脚店酒户等,每天都有3000家之多。
实在这些脚店去买酒,都是北宋政府所掌握,由于樊楼买卖好,每天的税都要两千,搞得一些人经营不下去。
为此,天子就降落征税标准,让指定的3000家脚店去买酒,还会褒奖最先到的客人金旗一壁。

樊楼酿制的酒中,最有名的叫“眉寿”“和旨”,前者取康健龟龄之意,后者是指酒甘醇美味。
就由于有名酒,有名人,以是关于樊楼的传奇故事也不少。

北宋有一位官员叫刘伯寿,曾被一老者约请到樊楼,一顿酒后,这老者传授了刘伯寿的永生之术。
后来刘伯寿74岁时,还健步如飞,爬嵩山如履平地,比年轻人还厉害。
宋徽宗时,有几个太学生在樊楼碰着一位高人,此人精通诗文,颇有太白遗风,他临走时见告他家,北宋不久会灭亡,天子会“北狩”——天子被俘的委婉说法。
事实证明,这位高人真的算对了。

新水浒中宋徽宗形象

显然,世上不太可能有这么厉害的高人,该当是后人创作的故事。
但可以看得出樊楼之名气,由于有名,故而高人也常在那里出没。

北宋由于经济发达,美食极多,不但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一日二餐的习气,逐渐遍及一日三餐,而且解除宵禁,夜宵、夜市从此也盛行起来。
炒菜这种烹饪办法,虽然涌现于南北朝期间,但却是在宋朝开始大放光彩。
樊楼作为当时大酒楼,自然不乏美食。

根据《山清家供》等资料记载,樊楼中的美食有樱桃煎、美化汤饼、双色双味鱼、桃型馒头等,在本日的开封樊楼中,依旧可以见到。

桃型馒头(来源《樊楼宋馔》)

三、樊楼的艺伎

宋徽宗确实如水浒中所说,看上了名妓李师师,为了方便见到美人,他还让人从皇宫挖了一条隧道,直通在樊楼的李师师住所。
是的,作为当时天下第一的酒楼,樊楼还有着和本日某些夜总会似的做事——艺伎,这也是其名扬天下的缘故原由。

李师师住在内西楼,此屋甚雅,珠帘秀额,红床锈被,四壁挂山水名画,绿绸窗帘。
她红绸调筝与屋侧,青衣演舞于中庭。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98水浒中李师师形象

宋徽宗是字画双绝艺术家,而李师师也是才艺双绝美佳人,这样的人组合在了一起,多么让人憧憬。
试想一下:俏丽的师师姑娘,皓齿明眸,朱唇半启,唱着天子填的词,同时翩翩起舞,身姿卓绝,怎能不让人动心?以是在当时,樊楼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

当然,他们是打仗不到李师师的,不过樊楼里还有其他俏丽的姑娘。
这些姑娘可以陪饮酒、唱曲舞蹈,如果你很有兴致,也不差钱,也可以和她们天雷勾地火。
当时除了李师师,还有徐婆惜、赵元奴、孙三四等一线女明星,她们也常到樊楼演出。

98水浒中李师师形象

由于樊楼里是佳人之所,也是天子的藏娇之地,以是一些匪贼乃至也附庸风雅一把。
北宋开封时,城市的排水等沟渠特殊大,一些亡命之徒会抢妇女藏匿个中,并自命为“鬼樊楼”。

四、今日的樊楼

樊楼在北宋末年毁于战火,此后也没再重修。
从那往后,樊楼就只存在于文人的条记、话本、戏曲、小说或者诗词中了。
直到清朝时,康熙天子看到樊楼的遗址,遥想当年樊楼盛景,还忍不住填了一首《满江红》。
至于南宋、元明期间,文学作品中提到的樊楼,那就更多了。

现在的樊楼(图片来源网络)

​须要解释的是,本日开封市的樊楼,是根据《东京梦华录》等资料,复建的一组仿宋建筑,建造于上个天下八十年代初,可以称得上开封市一张名片。
人们从它的身影,依稀还能看到千年前大宋的风光。

本文参考资料:

施耐庵《水浒传》;《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东京梦华录》

鲍君惠《樊楼的前世今生》;《宋会要辑稿》;《能改斋漫录》

郑纯方《樊楼在宋代都邑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蕴涵》

伊倩《宋代酒楼建筑与市民文化生活——以东京樊楼为中央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