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邶风·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注释:
日居月诸:日月,指韶光的流逝,诸,“之乎”的合音。
照临下土:指日月的光辉普照大地。
逝:往,指改变。古处:从前相处。
胡:何,怎么。
冒:覆盖。
相好:相亲相爱。
德音:好名声,这里指风致言行。
俾(bǐ):使。
畜(xù):养育。
卒:终了,结束。
报:报答,对待。
述:继续,连续。
翻译:
太阳啊玉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可是那个负心人啊,竟然完备不像从前那样待我了。他怎么能如此狠心?难道不再顾念我了吗?
太阳啊玉轮,你们的光辉覆盖了大地。可是那个负心人啊,他对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相亲相爱了。他怎么能如此善变?难道不再报答我了吗?
太阳啊玉轮,你们从东方升起。可是那个负心人啊,他的风致言行实在不佳。他怎么能如此无良?只愿我能尽快忘却他。
太阳啊玉轮,你们从东方升起。我的父亲啊母亲啊,你们养育我却不能让我善终。他怎么能如此狠心?对我的报答也如此微薄。
理解:
《日月》这首诗通过日月普照大地,但无法改变负心人的无情行为,来抒发女主人公对负心人的怨恨和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哀诉。诗中通过反复咏唱“日居月诸”和“乃如之人兮”,强化了韶光的流逝和负心人的无情,使得女主人公的悲哀和无奈之情更加深奥深厚。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女主人公对父母的思念和依赖,她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庇护和安慰,但现实却是她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想熏染,使得她的悲哀更加难以排解。
整首诗情绪深奥深厚,措辞朴实,通过日月的形象来比喻韶光的流逝和负心人的无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她倔强而又薄弱的内心天下。
实在有时候寂静的结果来自于前面,很多时候自以为的决议,以是我们要让自己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