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著名的鬼诗,到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奇特感情呢?这也是后世辩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下面的这一首《苏小小墓》便是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感想熏染一下李贺的鬼才吧!
苏小小是南齐期间钱塘江地区著名的歌妓,间隔李贺生活的时期早已经由去了许多年,苏小小也早已成为喷鼻香魂一缕,但是在李贺笔下,却通过丰富的遐想和凄迷的景象,将苏小小忽隐忽现、意蕴深远的幽灵形象刻画了出来。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一、简析全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四句,写苏小小的幽灵形象;第二层为中间六句,写苏小小的幽灵妆扮;第三层为后四句,陪衬凄冷之情。
首二句“幽兰露,如啼眼”。写苏小小的仙颜,紧张通过一个特写镜头来描写,作者牢牢捉住了她的眼睛来做文章:那含泪的明眸犹如兰花上点缀的晶莹露珠。作者以一个“幽”字,实则有一语双关之效果,给人以冷森之感,同时定下了幽秘的基调。
三、四句写心境,“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生活在幽冥天下中的苏小小,难以再实现“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追求,生前的统统去世后只剩下了忧怨,乃至连宅兆上的那些野草野花,也无人剪来相送,悲惨之情,极具表现力。
中间六句“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写苏小小的服装打扮:绿草如茵,便是她的被褥;亭亭青松,便是她的伞盖;东风吹拂,便是她的飘飘衣袂;流水叮咚,便是她的佩玉鸣声。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现在依然在老地方昼夜等待着她。然而车虽然如旧,但是人却不再了,物是人非,只能令人更加感伤而已。
末了四句“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写西陵下的风雨景象。“翠烛”上着一“冷”字,不仅给人一种阴森森的鬼火气质,还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冷之感。但即便是如此,冷烛也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的在那里白白燃烧着。末了以西陵下,凄风苦雨来结尾,蕴含着无限的哀伤之情,陪衬了幽冷的气氛。
二、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是却在景物中幻化出苏小小的形象,让人读来,彷佛每一笔都在写景,但是每一笔中又都有人。李贺奥妙的用诸如“如”、“为”等字进行了粘合,陪衬景物的同时,将苏小小魂魄的形象塑造了出来,并表现出她心绪的悲惨孤寂。
当然,李贺写景的同时也在言情。作者牢牢捉住“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央思想,全篇实在都在环绕这一感情展开,人物的内心天下为我们展现了出来,读来浑然天成,完备没有斧凿的痕迹,便将感情表现了出来。
很明显,李贺这首诗,是受到了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的,比如“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风飒飒兮木萧萧”等,和这首诗表现出的意境类似。李贺笔下的苏小小,虽然已为幽灵,但是仍旧有一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去世其犹未悔”的精神,她生前的一往情深,去世后为幽灵亦是如此。
如果这么来看的话,实在苏小小身上,还有一丝李贺的影子。李贺空有一腔空想,但是却难得赏识,乃至科举这条路都走不下去。这种孤愤之情,正如苏小小的幽灵一样平常,悲惨之下是火热的感情。
要知道,鬼是看不见的也不一定存在的,李贺写鬼,实在想表现的,不便是人间的感情吗?人的思想,不会由于写鬼而有所不同。写鬼,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