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严勇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在湖南,为建“飞虎军”,40岁的辛弃疾抗旨孤行,来自主和派的暗箭,一如雪花般的射向了锋芒毕露的他。
不到一年,辛弃疾就在谏官的弹劾下,从江西安抚使的位置上被迫提前退休了。

对付这样的安排,辛弃疾早已做好了生理准备。
大不了不干了,多大点事啊。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辛弃疾,齐心专心北伐敢抗旨。
宁肯不要乌纱帽,也要实现北伐梦。
可是,这在皇二世赵眘看来,这抗旨的行为多么像第二个岳飞啊。
放眼天下,选间茅屋避避风雨,已算很幸运了。
幸好,尚有文学前辈陶渊明引路,只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就可以避世桃源,采菊东篱下。
既然朝廷不须要武将北伐,那就做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吧。

说干就干。
早听人说过:江西是个利益所。
尤其是上饶沿山一带,更因山水奇丽,民风淳厚,加之三省交界,成为归隐的绝佳之地。
于是,他选中了上饶城北的一座庄园。
庄园很大,有山有水有田,他亲自稼穑,自号“稼轩”。
园内有一条清澈狭长的湖泊,看上去像一条腰带,他欣喜地给他取名:带湖。

辛弃疾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从1181年至1192年,这11年间,辛弃疾一贯以带湖为伴。
一条带湖,给了辛弃疾无穷的创作灵感,他在词中多次提到带湖,仅在带湖就写下228首词作,可谓词人创作的高潮期。
正如苏舜钦削官归来造诣了沧浪亭一样,辛弃疾也造诣了带湖。
带湖庄园,可谓豪宅。
从春天一贯施工到冬天,这座宅子才算竣工。
他的朋友陈亮、朱熹都赞这个宅子的伟大俏丽是他们未见过的(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宋朝封疆大吏的俸禄很高,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词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难能名贵)。

洪迈的《稼轩记》对这座豪宅规模有详细记载:“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十四。
”楹,古代打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
百楹,便是一百间旁边,虽然这只是个概数,但足以想象庄园的气势恢弘。
建筑这么大的庄园,实在也暴露了辛弃疾的性情特点,那便是高调霸气。
同时也借此明志,他真不想再问政事了,连屋子都盖得这么奢华负责。
这也是向皇二世赵眘表明态度:我便是个求田问舍的武夫,不会威胁你的江山的。
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后来,朝廷果真没有连续追加他的罪过,抗旨的事情就不明晰之了。

别的的百分之八十六的空地,辛弃疾就开垦成菜圃和稻田,自己亲自垦植,并自号“稼轩”。
“稼轩”的来历,正如苏轼自耕黄州东坡,自号“东坡”一样,无论身处何境,都要淡泊自清。
辛弃疾的每一个行为都不是任性而为,总归有典故和出处,表达在他的词中便是:无一字没有出处。
比如通过一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就可知道词民气中的偶像有哪些人了: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

衣冠人笑,抵去世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

疏篱护竹,莫碍不雅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师长西席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三径初成,说的是蒋诩。
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终生不出。
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
也可说是陶渊明,引其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鹤怨猿惊,说的是孔稚珪。
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门前庭院里长满了草,也不去剪。
不过佯狂背后仍有一颗伟大的灵魂: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莼羹鲈脍,说的是张翰。
官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写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

惊弦雁避,说的是庾信。
其诗:“麋兴丽箭,雁落惊弦。
”道出官场险恶,要作雁避船回的准备。
庾信身在北国,却常常思念故国,泪流不止,想归家而不得。

东冈轩窗,说的是苏轼。
其诗:“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
”苏东坡收拾山水美食皆是妙手,会生活,会为文。

秋菊堪餐,说的是屈原。
其辞:“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的人格高洁,这恐怕是辛弃疾最欣赏的。

一首词,引出六位隐士、先贤,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不从流俗。
仰望天空,俯仰千年,我忽然创造,正是这种品质,让文学成为一道闪耀的光芒,照进了每个人的心房。
也正是这样的品质,让精良的文人们始终被排在荣华之外,遭遇世间的坎坷。
以是,自古文人多清贫的根源也正在此。

不从流俗的辛弃疾,也从政治中央被流放了一条狭长的带湖之上。
但这丝毫不影响辛弃疾的文学地位,反而匆匆成了他的文学地位,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呢。

归隐山林本不是辛弃疾的志趣,然而,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末了一句,正是他的犹豫之处。

但朝廷巴不得他退隐呢,一来少了一个北伐狂热者,二来对付抗旨不尊,主和派的弹劾攻击也有了一个交代,真正的皆大欢畅啊。

完全的再来看这首词的意思,多么唯美啊:园圃刚开,白鹤、猿猴都怪我不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志趣,官场险恶就该急流勇退,清闲多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惊雁急忙躲闪弓弦声,骇浪扑来需行船转头。
东冈上的茅屋书斋,要把门窗临湖开。
划船垂钓,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疏篱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
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等我归来亲手栽。
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巧的很,正当他犹豫之际,朝廷的一道诏书也到了。
旨意:削夺官职。
这下,词人彻底轻松了。
我们每每自以为是的努力,在别人看来大概是一种无用的表现。
辛弃疾之以是要住豪宅,不过是为了表面的安宁,内心的悲愤却永久无法排解了。
实际上,作者神往的是这样一种就义沙场的人生:“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北伐终归只能是梦想,填词的人生才刚刚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