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的这首《塞下曲》在中国说家喻户晓是一点都不夸年夜的,这首诗言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言简意赅,让人一看就能明白诗中所描述的意境。
不过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卢纶的这首《塞下曲》背后竟然还有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唐朝贞不雅观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十万大军北征东突厥
当时东突厥正处于内忧外祸之中,以是在得知唐朝大军即将到来的后,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决定采纳守势,只管即便不与唐军主力正面交手。

唐军统帅李靖料到突厥人的意图,以是决定采取奇袭的办法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贞不雅观四年(630年)正月,年届六旬的李靖顶着如刀的北风,亲率三千名唐军精锐骑兵离开主力部队。
他们的目标是东突厥王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当时正值寒冬尾月,长年生活在苦寒之地的突厥人也难以承受凛冽的朔风。
颉利可汗认为唐军断不可能会选择在此时征战,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派出斥候紧盯唐军主力动向。
不过根据斥候回禀的情报,唐军主力并无异动,这也验证了他的判断无误。

这首家喻户晓的塞下曲背后竟然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然而颉利可汗切切没想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隆冬深夜,大唐最精锐的这支骑兵部队竟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形下深入突厥腹地。
正当突厥人在营帐中呼呼大睡之际,帐外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厮杀声。
三千唐军铁骑超越茫茫雪原从天而降,直扑颉利可汗的中军大帐。

在唐军骑兵的冲杀下,突厥人方寸大乱,溃不成军。
颉利可汗自知无力回天,只好带着残部朝阴山方向兔脱。
唐朝北征东突厥中最关键的一战就这样发布胜利。
此战过后,东突厥元气大伤,没过多久就被唐军彻底攻灭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这首随处颂扬的《塞下曲》正是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定襄的最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