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字仲初,中唐墨客。出身寒微,生平潦倒。从军后白发入仕,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与韩愈、白居易等中唐名人都有来往,在这些残酷人士照映之下,诗名不显。倒是从年轻时就和张籍要好,一起写乐府诗,世称张王乐府。
由于从军和长期处于下僚,王建的诗题材广泛、格式不拘、生活气息浓厚,反响了社会现实,思想也比较深刻。措辞则普通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一样平常都是篇幅短小的歌行体。
《野池》也是一首古体诗。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高下鱼东西。
古体诗就不用看平仄的,首句“三平尾”、结句“三平尾”都是大忌,不过既然成诗,想必在当时或者当地的口音中念起来,该当还是有些起伏吧。
但是我们用普通话念起来觉得并不怎么好。
看内容,也便是写了秋日野外一个小池子的景致。
首句写明韶光、地点:“野池水满连秋堤,”野外池子的水在秋日涨满了,和堤坝一个高度了。
第二句连续写景:“菱花结实蒲叶齐。”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
第三句写景象变革:“川口雨晴风复止,”河口雨过天晴,风儿定下来了。
第四句连续写风定下来之后的景致:“蜻蜓高下鱼东西。”蜻蜓高下翻飞,鱼儿游来游去。
很大略、自然、清新的一首小诗,就像一副画儿一样,也没什么深意,也没什么志向。大概有什么寄托吧,但是并不强烈。笔墨并不是很吸引人去探究背后的意思,又没有王维那种空洞得让人麻木的意境。“夜静春山空。”看王维的三平尾,和王建的写景诗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水平的诗放到现在的旧体墨客里面,可能值得一夸,可是那是唐朝,是随便一撸便是大墨客一串的盛唐啊。
以是,诗名不显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