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从六大篇章来解读李清照的部分诗词,和您一起与这位远在宋朝的女子细细谈。

第一篇章【未成沉醉意先融】。
她将风花雪月与悲欢离合凝集成羽觞里的婉约,蘸着浓浓的情思吟出“未成沉醉意先融”的诗句,字里行间虽没有情、思二字,但“不著一字,尽得风骚”,其弦外音却又字字是情思。

前不久一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将李清照所作《如梦令》带火。
这首小令是17岁的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状态下写出,全诗仅六句,却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堪称一部微电影剧本,而末端一句“绿肥红瘦”被其铸造成浑然天成的传世佳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壹点音频|李清照如梦令有人物有对白六句写出一部微片子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在雨疏风骤的夜晚把酒伤愁,一夜宿醉。
越日晨起残酒未消,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李清照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该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全词有场景、有人物、有对白,为花而喜悲的李清照,在醉酒后仍表现出了其词作的飘洒自若。

前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勾勒出写词韶光与环境,李清照把酒以消愁绪,明天将来诰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痛惜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甜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

作品中“试问卷帘人”中的“试”字,形象地描写出李清照敏感的小女子情怀,将其小心翼翼怀着希望讯问侍女的心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雨后的落花情景,她为何不敢亲自去看,这是为那些落花,还是为自己?可以说,这一句试问,把李清照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抵牾生理,表达得贴切入微、弯曲有味。

“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解释卷帘人没有察觉李清照内心敏感的思绪,心不在焉的回答没有抚慰她内心的愁绪,反叫她徒增伤感,一句对白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和侍女的淡漠呈现出来,很有情景感。
李清照心想着:“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却尾两句。

结尾“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众人所称道。

“绿”和“红”是形容词,在这首词中是形容词用做名词,“绿”是指绿叶,“红”意为红花。
再来说说这“肥”“瘦”二字,李清照采取拟人手腕,将“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可以说,鲜有其他文人用这两个字眼来形容红花绿叶。

在古代文人笔下,花该是杜甫描写的“千朵万朵压枝低”,或是李煜感怀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彷佛是常规写花该有的意境,但李清照却用了一个“瘦”字来形容,将形容女子体态的词用在形容花朵上,授予了海棠花新的生命力。
而绿叶,晏殊有“庭树叶纷纭”、苏轼有“绿叶成阴雨洗春”,也是活气盎然的情境,李清照用“肥”字来写“绿叶”,又增长了几分灵动和表现力。

其余,“肥”还可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落稀少,是两种状态的比拟。
而“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比拟。

中国汉字在女词民气中运筹帷幄、利用自若。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李清照云淡风轻的搭配组合,显得如此色彩光鲜、形象生动,这实在是措辞利用上的一个创造。

也有人诗词热爱之人由这四个字生发遐想,说“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逐渐消散,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学术传人吴熊和师长西席曾这样阐明:“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干瘪零落,炼字甚精,凄婉非常。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里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绿肥红瘦’,此句甚新”。

笔墨/主播 孔令茹

后期/编辑 孔令茹

找、求宣布、求帮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