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也是段子手,4首让人笑到停不下来的诙谐

诗词也可以很诙谐。

古人写诗有个癖好,便是修正古人经典,只改寥寥数字,境界就大不相同。
爱情诗可以改为讽刺诗,隐逸诗可改为诙谐诗,恬淡的作品也可以修正成心伤的作品。

本日,王和尚就拈出四首修改古人经典的作品,来一起体会下古人的诙谐,创造诗词的乐趣。

诗人幽默起来个个都是段子手四首诗修改经典笑到停不下来

01:爱情诗修改为讽刺诗,诙谐中含有愤怒

唐代墨客崔护有一首很经典的爱情诗《题都城南庄》,

全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首诗紧张写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一年前曾在南庄偶遇一个妙龄女子,人面桃花,温顺绸缪。
但是嫡黄花,一年后故地重游,女子已经不再,唯有桃花依旧盛开。
比拟之下,更表示出作者怅惘失落落的心情,因此成为名篇,流传甚广。

但是,这样一首深情动人的爱情诗,却“惨遭”清朝人的“毒手”,被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嘲糟团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东风。

这首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作者已不可考。
诗中奥妙地把清官和糊涂官比拟入诗。
“铁面”是指不畏权贵,铁面无私的清官;而“糟团”是指沉醉酒色的糊涂官,即酒糟团。
清官与糊涂官虽然都出入公门,但是表现却大不相同。

如今清官越来越少,而糊涂平庸的糊涂官却比比皆是,整日纸醉金迷,花天酒地。
这首诗赞赏并且呼唤清官,对昏官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诙谐是其表,而内涵却充满深奥深厚的无奈,比拟之下,也让人在笑声中发出一声嗟叹。

02:柳宗元恬淡高妙的隐士诗,变成毒辣讽刺诗

公元806年,唐朝墨客柳宗元被贬永州,从天国坠入地狱,无论在政治上和身心上都遭受着沉重的打击。
为了排解内心的忧郁,他寄情山水,留恋湖光山色。
《渔翁》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恬淡如画,色彩明丽,借描写悠然自得的渔翁来表达内心的沉静洒脱。
渔翁独自驾船在水中穿行, 四周一片翠绿,看到水流澎湃,白云相逐,显得既孤独又洒脱,洒脱中含有看破统统的淡然。
难怪苏轼认为此诗有奇趣。

但是,这样一首洒脱洒脱的诗,在古人手里也可以改得诙谐风趣。
《古今风趣诗话》记载:有个姓崔的财主,平生最好美色与鸦片,虽然姬妾浩瀚,但是他仍不知足。
忽然有一天,他的一个美妾与人私奔,崔翁大怒。
有好事者,就写一首诗来讽刺他。

嘲崔翁

崔翁夜傍姬房宿,饱吸暗香吹短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呵呀一声帽子绿。

这首诗的作者虽不可考,但是诗却辛辣有趣。
崔翁每夜都在娇妻美妾的房中歇息,却不能尽为夫之道,逐日抱着烟枪吞云吐雾。
等到他过足了烟瘾,烟消日出之时,才创造爱妾已经与人私奔了。
以是说“呵呀一声帽子绿”。

这首诗很有漫画色彩,将崔翁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显得既可鄙又可笑,特殊是“呵呀一声”将他如梦方醒的愤怒刻画得细致真切,让人忍俊不禁,足可歕饭。

不知道柳宗元泉下有知,看到这首诗会做如何感想,想来也会开怀大笑吧……

03:韦应物经典绝句,被改写成穷酸诙谐诗

唐德宗建中二年,唐朝墨客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雅好山水的他常常在郊野闲步,风景如画的滁州西涧更是他常常光顾之处。
西涧芳草萋萋,景致清幽,触动了韦应物的诗兴,他就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点染如画,意境幽深。
虽然景致动人,但却隐含作者内心的不平。
此地荒草丛生,唯有作者“独怜”,个中的孤独不言而喻。
“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更是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压抑,无人欣赏,无人怜惜,唯有像孤舟一样自生自灭。
可见,这首诗内含怀才不遇的不平和不在其位,不得重用的无奈。

因此,这首诗越读越有味道,值得细细品赏,才能从中窥见作者内心的波澜。

而在穷酸文人笔下,这首诗也可以改得风趣诙谐,充满了无奈的自嘲。

下面请看:

薄粥诗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极尽夸年夜之能事,来描写稀粥之“稀”。
一碗稀粥沉在碗底,稀薄如水,鼻子的呼吸就能吹起波纹。
而“千层”夸年夜写波纹之多,突出了粥的稀薄。
从中也反响出喝粥人小心翼翼,视若珍宝的谨慎之情。

下一联更妙。
粥虽然清汤寡水,但是难免也会有一颗米粒浮在汤面,这粒米在“广阔”的碗中自有漂浮,奔波千里无人阻挡,彷佛无人驾驭的小船一样,自顾自地漂动着。
这一联还是以夸年夜手腕写出粥的稀薄,饭粒稀少。

全诗洋溢着荒诞诙谐的情趣,以大写小,形象生动,故而显得风趣好玩。

墨客如此夸年夜写粥的稀薄,想来也是个穷酸文人的自我解嘲吧。

04:蕴藉优雅的闺房诗,变成悍妇的画像

唐朝宝历年间,墨客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
考试之前他写了一首诗赠给著名墨客、水部郎中张籍,希望他能向主考官引荐自己。
这首诗写得蕴藉新颖,视角独特,故而在《全唐诗》中独树一帜。

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诗中,朱庆馀自比出嫁的新媳妇,将张籍比作新郎,而主考官便是诗中的“舅姑”。
新媳妇第二天要拜见公婆,内心紧张不安,唯恐有丝毫错漏。
故而她彻夜开始装扮,打扮完毕,还悄悄地问夫婿,自己画的眉毛是否符合当时盛行的标准。

实在,作者借“画眉深浅”来比喻自己的诗文是否得当。
如此写来,既显得新颖,又蕴藉地表达出自己渴望引荐与点拨的哀求,让人难以推却。
可见,朱庆馀此时既紧张又愉快,并且聪明机巧,别出心裁。

近代徐枕亚师长西席很喜好这首诗,就动笔做了修正,变成一首风趣诙谐的“悍妇”诗。

咏悍妇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年夜声问夫婿,男子英气几时无?

这首诗切实其实是一幅漫画,与朱庆馀的诗对看才有趣。
朱笔下的新妇温婉聪慧,而沈笔下的新妇却蛮横泼辣。
洞房花烛之夜就打翻了红烛,天刚亮就年夜声喝骂公婆。

早上起来装扮打扮,,一个“高”字写出旁若无人,气势凌人的骄傲姿态,看到丈夫唯唯诺诺,忍不住问他:你的英气都哪里去了呢?

这首诗刻画形象,风趣诙谐,读来如在目前,让人大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