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杜甫也是一个如李白般狂傲的人,只是他的好友李白的狂是对着美酒喊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杜甫的人生更多时候是对着自己的破茅屋道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般家国情怀便是杜甫被尊为诗圣的缘故原由。

骨子里,杜甫也是一个自大的人,只是李白的自大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自大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去世不休”。
李白的千金没有回来,但杜甫却用《三吏》、《三别》等作品做到了语不惊人去世不休,这也是杜甫被尊为圣的缘故原由。

杜甫生平沉郁,很少写欢畅的诗作,以是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显得特殊宝贵。
公元762年冬天,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百姓终于得到了一个好,唐军报捷,收复了河南的几座州城。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身在蜀地的杜甫欣喜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写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已经51岁为何还说青春作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圣脱手,自然是佳构,这首诗无论是工致度还是意境,都令宋元明清的名家们惊叹不已。
全诗只有一个“喜”字,却句句欢畅,笔意飞驰,一气如注,原来杜甫高兴起来是这般可爱!

但是对付的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一句,不少人却并不能理解。
杜甫写此诗时已经51岁时,为何会说“青春作伴”?何来青春可言?难道诗圣真的是一高兴,就把年事给忘却了吗?事实上,这个“青春”的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它指的是明丽的春景。
而“作伴”指的是上一联提到的妻子,以及没有在诗中涌现的孩子。
杜甫是很少在诗里提到妻子的,之以是在这首诗中提到,是由于想借妻子之喜衬托自己之乐。

用“青春作伴”中的“青”与“白日放歌”中的“白”字相对仗,白日是晴朗的日子,青春是美好的春景。
这个拘谨了生平的诚笃人,要在不便放歌的白日纵酒高歌,要在这个暖春带着妻儿一同回籍。
墨客的欢畅面前有,心中有,回籍路上也有。
这14个字,不用喜字,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带着跳跃式的音符,笔意一往奔驰。

杜甫生平约有1500多首诗作存世,写悲的多,写乐的少,除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有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在这组诗中,杜甫是流落许久后,终于在蜀地找到了安家之处,能过上几天安定日。
但是这首诗中的喜却是这样的:留连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正好啼。
对杜甫来说,自己过得安稳些图的也过是一个清闲,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之喜是完备不同的,这便是诗圣的喜乐不雅观。

北宋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古代文人奉为金句,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在笔者看来,能像杜甫一样以家国乐为大乐,以个人乐为小乐,就已经够令人佩服的了,大家说对不对?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