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平和董家村落故居图

  “村落中间那两间屋子是我们父辈和祖辈住的,我们家以前条件艰巨,当时几口人挤在一起。
”孙振平指着董家老村落故居图中间的孙其善家说,孙其善是他大伯,由于他父亲在抗日战役期间被日军骗到东北当劳工,末了埋骨东北,以是他一贯跟大伯、爷爷、奶奶及姊妹们住在一起……睹物伤情,孙振平回顾起那段历史,不禁潸然泪下。

  孙振平在董家村落原址的村落中央位置。

  说罢,跟随孙振平来到董家村落村落中央所在位置,这里已见不到任何故居建筑,而是变成了草坪绿地、塑胶跑道,一幅欣欣向荣的俏丽画面。
不远处还立着一块写有“董家村落遗址”的石碑,这是实物影象之一。
“那个年代村落里没有相机,更没有航拍,没有留下老照片。
”孙振平说,起先的董家村落四周是土围墙,邻虞河而建,人口少面积也小,他小时候常常到街坊四邻家玩耍,每一家每一户都记得。

凭着记忆他绘出了80年前的村居图

  20世纪50年代后期,董家村落迎来人口大增长,围墙内已无法知足居住须要,村落民逐渐在围墙外建屋子,经由几十年的发展,董家村落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大村落,直到2012年该村落进行旧村落改造,村落民住进离老村落址不远处新建的楼房里后,那个董家村落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脑海中。

  孙振平和妻子展示董家老村落故居图。

  “现在老村落居不在了,但我还影象犹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老村落居画出来,让新一代村落民记得住乡愁,别忘根。
”孙振平说,2016年他有了这个想法,便开始动手准备,有些影象模糊的地方,就让村落里健在的老人一起回顾,经由3个月的努力,终极拿出初图。
他又请潍坊学院的大学生把平面图做成立体图,末了让自己孙子印了两份,一份保存在家里,一份交给董家村落所属的崇文街社区,供村落民和年轻子弟不雅观看。

  “图中右下角王清华家便是原来我爷爷辈住的地方,封存的历史如今又展现在面前,让我们看到了来时的路。
”今年52岁的董家股份经济互助社党总支副布告王利华表示,到了她这一代,已经不知道老村落居的样子容貌,她的儿子如今也已成人,更是不理解,通过孙振平老人画的这幅图,让大家重新知道了老村落历史,意义重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 黄万勇/文图

任务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