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一天一首古诗词  唐诗白居易南湖初春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

东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景象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洁齐铺满了水面。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翱翔;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注释

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太平天地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
”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早春:早春。
风回:东风返回大地。
云断:云被风吹散。
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乱:繁多。
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赤色。
发:着花。
水苹:水上浮苹。
翅低:飞得很低。
白雁:湖边的白鸥。
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黄鹂:黄莺。
不道:不是说。

赏析

诗的前六句描述了一幅清新俏丽的春景图。

苏轼评论王维的山水诗,以为“诗中有画”。
实在不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此,“诗中有画”可以说是我国精良山水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
如果就这首诗的前六句而论,我们就可以说是一幅境界清新的画。
作品捉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色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述。
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由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
早春时节,尚有凉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致奇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比拟光鲜,是早春时节最富特色的景致,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短缺的点缀。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活气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洁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
“平”字浸染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洁,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响出早春征候。
然而若尽乎此,又彷佛有些美中不敷,原来还短缺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
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恰好填补了这个缺憾。
由于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翱翔;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旧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缘故原由只有一个,那便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
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长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古人云“刻画早春,有光荣,腹联尤警”(《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浸染。
有了这一联,一幅完全的《南湖早春图》才发布完成。

末了两句写墨客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他却出乎猜想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缘故原由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贯萦绕在他的心头。
由此可见,“减心情”的缘故原由,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紧张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
按常理,此情应以冷落冷落之景来表达。
但墨客一反常例,采取“反衬”手腕,着力描述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
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哀愈切。

墨客不仅无心欣赏妩媚可人的早春景致,反而心情忧郁的另一个主要缘故原由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阴郁,而墨客既无救国善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
这种情形下,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墨客,并没有兴致欣赏早春美景。
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爱,就愈让人害怕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墨客面对一派妩媚的早春景致生发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此诗堪与作者名篇《钱塘湖春行》媲美。
其特点有二:

一是精于选景构图。
诗从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场景落笔,紧扣季候和地域特色,着重描述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的互异情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二是工于磨炼语词。
写山杏初发,随处开放,曰“乱点”;因其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故曰“碎红”,显现其天然情致。
写水苹新生,则用“平铺”、“新绿”,显示其成长情景。
五、六句尤为精警。
隆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慢,写其“翅低”、“飞仍重”,为作者之精心创造。
一个“重”字,活现白雁早春

纵不雅观全诗,此诗的首联描写了早春的各种景物,连绵的冬雨过后,东风悄悄地回到人间,吹散浓密的愁云,带来和煦的阳光。
阳光照射着悄悄的南湖,统统都显得那么美好。
颔联写初发的杏花,星星点点;湖面上新生的水草绿叶,一片青翠。
此联对仗精工,清丽自然。
“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形象光鲜。
一“点”一“铺”,一“红”一“绿”,对立相生,极富诗味。
尤其“乱点碎红”四字,无一字不情趣盎然,最能表示墨客不雅观察的细致与技巧的成熟。
而“发”与“生”的取用,生动地表现了植物的动态与静态。
颔联写静态的植物,颈联则描摹动物的情态。
白雁羽翅淋雨未干,飞得很低,仍以为双翅沉重吃力。
写“黄鹂”则更相符“早春”,经冬后初发的啼鸣声尚有“舌涩”之感。

全诗在写景状物时,长于捉住特色,令读者感想熏染到早春的气息,早春的色彩,早春的声音,统统都具有早春的特点。
其余,意境的清丽,风格的朴实,以及选词用字的精妙浑成,都是这首诗的显著亮点。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