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

幽燕通青鸟使,岳牧用词人。

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

每日一诗送陵州路使君履新杜甫

佩刀成气候,行盖出风尘。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

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均匀。

霄汉瞻佳士,泥途任此身。

秋日正摇落,回顾大江滨。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时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县)。
诗中阐述了简用文人的情由,并鼓舞路使君能够克意进取,坚持明净的操守,为国为民,匡扶天下。

诗的前四句写国家比来常常发生战乱,朝廷焦急赏功平乱,因此武将多在高位,当时的地方主座也多是由武将担当。
如今安史之乱已平,因此朝廷开始简用文人,意在提醒路使君重视这一次的简用。

接下来两句说现在国家急需贤良的良臣,你该当很快当选拔的。
朝廷由武臣兼领到简用词人,这是一个新的转变,因此说“新”。
这两句写得冠冕、大气,意在鼓舞路使君,为其行壮色。
由于当时文人多不敢领郡,以是杜甫有“领郡辄无色”的话。
这句是用古人期待路使君。
下两句写战祸的惨烈后,解释官府对百姓的剥削。
接下来四句承上句,说官吏该当廉明,百姓也不要畏惧豪强,只要你能做一个被人敬仰的刺史,我即便命运坎坷也没有关系。

诗的末了两句点明送别的韶光和地点,在秋日的大江畔。
这个场景别有深意,一方面,墨客希望路使君能够屈服自己的劝谏,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廉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墨客对国事的担忧,“回顾大江”这个场景极具传染力。

杜甫赠人之作,对付“为民上者”都各有殷切的期望,归结于爱国爱民。
在送路使君之前一年,送严武入朝有诗,其结句云:“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直以大义相要。
王嗣奭云:“公与严公交契厚矣,十韵不及私情,而结以‘临危莫爱身’,道义之交如此。
”在送路使君后,赠王契侍御也有诗,长达四十韵,有句云:“要闻除猰㺄,休作画麒麟。
”《镜铨》注云:“上句勉其立功,下句戒其尸位。
”又送高常侍云:“今日朝廷须汲黯”。
汲黯乃汉武帝时直臣,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
杜公深感自己平生的政治空想和抱负未能实现,惟有寄希望于国之重臣以及地方官吏。
故每当送人入朝或履新时,无论亲疏,总是或显或隐、或直或婉地通过所赠诗篇而致其恳切期望之至意。
故读送路使君诗而遐想及墨客在蜀中的其他赠予之作,就可以明白墨客其爱国爱民的一片苦心了。

篇末两联,自是谦己而尊人,感物而寓意。
“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
身在泥涂,哪还有什么作为, “诗酒尚堪使令在”,也只有任运而行;瞻佳士于霄汉,或昔时夜有作为,也可引以自慰了。
“秋日正摇落,回顾大江滨”。
点出了时令和地方,感慨万端,馀情不尽,托情于景,以景写心,尺幅中有千里之势,篇终接混茫,读者当于反复咏诵之中有所得意。
此诗首四句起,末四句结,中间八句为腹心,“众寮宜洁白”一联,尤为主要。
此诗构造谨严,措辞朴实,对仗精工,而内涵力量甚大,境界很高,气浑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