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古诗词中写雨的作品不胜列举,至于最好的是哪一首就见仁见智了,老街最喜好的一首放在末了。
读到这里,诗友们不妨先想一想自己最喜好哪一首,猜猜看您的选择和老街是否志趣相投。
有兴趣的不妨也写上一首留言在文后,互换一下谁的作品最有味道。

话说回来,精良的诗词总是令人过目难忘,纵然不能够背诵,但是提及序言也能接上后语,老街先从最随处颂扬的一首开始。

一、最著名的吟雨诗

历朝历代的吟雨诗词 假如只选一首的话你喜好哪一首

一提及吟雨诗,十个人有九个人会立时吟出这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作品,经由了安史之乱期间的飘零往后,杜甫终于在成都找到了居住之地。

清代学者浦起龙解读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将雨和夜晚很随意马虎联系起来,但是和”喜“联系起来就比较难。
诗中虽然没有”喜“字,但是喜悦的心情却从诗句意境中透露出来。

有人喜,就有人忧,后面的一首诗写出了不同阶级对付下雨的不同表现。

二、这首求雨诗写出了阶级抵牾

中唐墨客李约有一首《不雅观祈雨》写了百姓祈雨的故事: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豪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由于久旱无雨,百姓请来乐队去龙王庙求雨,可是富豪权贵之家犹自歌舞升平,而且还担心下雨影响到乐器的音色。
不由得让人想起水浒传中的一首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老街写不雅观唐绝句时,读到李约有一首《不雅观祈雨》时,用其韵写了一首绝句作为读后感:

祈雨归来茅舍前,柳条无力灶无烟。
卧中忽听风云起,却是豪门飞管弦。

三、先秦的吟雨诗

诗经里有不少写雨的诗篇,老街录入一首《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前两段是见不到情人的忧郁,末了一段是溢于言表的大喜过望。
《姜斋诗话》说过:\"大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诗是”以哀景写乐“。

四、汉魏南北朝的吟雨诗

这一段期间写雨的诗有两首我比较喜好,虽然主题不是写雨,但是关于雨的描述却对后世影响颇深。
第一首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个中”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令人惬意愉悦。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不雅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另一首是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匆匆膝?

夜雨滴空阶的意境是不是很熟习?在后人的诗词作品中不断的被引用。

五、唐朝五代期间的写雨诗词

又回到了唐朝。
关于写雨的唐诗,除了”好雨知时节“以外,还有一首唐诗是小朋友都能背诵的,便是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目中嵌入雨字的名篇还有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面讲了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这两首和杜甫是比较可以看出,夜可以直接写出来,但是心情的悲喜却须要用曲笔写出,通过意象的描写婉转表达出来。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一喜一悲,闻啼鸟是一种欢畅的心情,知花落又是一种莫名的惆怅。

唐诗太多,就写这几首吧。
下面说一下唐朝写雨的词,温庭筠《更漏子·玉炉喷鼻香》:

玉炉喷鼻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这首词是男性以女性口吻写的思妇之词。
三更雨, 空阶滴到明,是不是很熟习?温飞卿化用了何逊的”夜雨滴空阶“:秋雨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贯到天明。
连绵一直的雨水,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说道词,总不能落下了一代词帝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写的是寒雨,读到的却是”血泪“,李煜后期的诗词写尽了国破家亡的落魄悲惨。
李煜作了俘虏北上渡江时还有感写过一首七律,由于被词名所掩,很多人没有把稳到。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斟酌。

墨客心情忧郁时,诗中总少不了有凄风寒雨的意象。

注:李煜这首七律,也有记载是吴(南唐前朝)让皇杨溥诗,题作《泰州永宁宫》。

六、宋朝写雨的诗词

以上的一些作品大多主题不是写雨,其背后或有寄托,或是起兴而抒怀。
苏轼有一首诗把一场来去莫测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陆游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个中第二首也是耳熟能详的佳作:

僵卧孤村落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朝的诗虽然造诣极高,但是由于在唐诗的阴影之下,以是在后人的眼里没有宋词那么辉煌。
王国维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下面录入两首写雨的词。

柳永有一首羁旅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次、天涯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的大家,虽然柳永常常被当时的士大夫讥讽贬低,但是这首词却被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惊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南渡往后,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小雨如愁,点点滴滴,无尽的哀伤悲惨环绕着秋夜寒窗下的墨客。

七、纳兰性德的吟雨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也喜好写雨,大概有几十首词中有”雨“字。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嫡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纳兰性德和唐朝的李贺、王勃一样,都是成名甚早却英年早逝。
这首《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也是羁旅之词,不过出身豪门仕途一帆风顺的纳兰可不是落魄的柳永可比。
但是墨客们总是这样,只要有离情别绪总是带出一点悲哀的调子。

结束语

在浩瀚的吟雨诗词中,老街最喜好的还是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竹山是南宋末年的墨客, 这首《听雨》写的不仅仅是雨,表面上是个人的悲欢离合 ,实际是国破家亡之恨。
蒋捷的《听雨》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

古人吟雨的诗词作品,比较少见像杜甫”春夜喜雨“的快乐和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飒爽。
老街平时也邯郸学步写几首,深感写哀景易于写乐景。
特殊是雨这一意象,天生就随意马虎让人觉得凄清沉思安静。

下面录入几首老街以前写过的几首绝句,抛砖引玉,欢迎诗友们见教。

《春雨》一组:

湖面无风似镜磨,欲寻钓叟唱渔歌。
扁舟一叶汀洲去,春雨桃花此处多。

燕燕于飞春雨疏,江峰草色有中无。
云烟孤棹高还没,一眺如帘铺细珠。

春雨潇潇柳岸平,离歌寒瑟共潮声,孤蓬流水魂销处,不尽薄暮倚晚晴。

寒梅故意恨迟迟,徑草无心梦不知。
种雾清风忽欲醉,一年春雨悄来时。

@老街味道

为唐朝墨客排座次 你会怎么排前十名?这十位你认可吗?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不同期间虞美人风格互异 填词时要把稳什么?

唐诗宋词里的名胜您去过几处 创作吟咏古迹的诗词要把稳这几点

几首乡愁诗细细品味 变平庸为卓越 墨客功力高低见于此处

谁说李白不写格律诗?从《赠孟浩然》提及 如何作一首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