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诗歌当中,动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尽夸年夜之能事。

当不羁的李白碰着狂放的黄河,更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雄壮诗篇,且看: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笔下的黄河果真雄壮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大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公无渡河》,内容取材于一个“白首狂夫”的故事。
“白首狂夫”要徒步渡过黄河,终极溺亡。
在这个“白首狂夫”的身上,能够看到“夸父逐日”的影子,表示了当时的人们对付空想的追求,不过却有着深刻的悲剧色彩。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万里黄河之雄浑狂放,东出昆仑山,“咆哮万里”,直撞“龙门”,也便是本日的山西河津。
开篇就写出了黄河气势之波澜壮阔,为后文的大禹治水和白首狂夫的古诗打下了伏笔。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大水,九州始蚕麻”,这一段写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之水也终于被驯服。
“儿啼不窥家”展现大禹之为国为民付出之形象,“九州始蚕麻”写出水害被除,一片太平盛世。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写黄河之水虽然得到管理,但是却留下风沙隐患。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白首狂夫”出场,要徒步渡河,他的妻子苦苦哀求不要让走,但是他依然迈步向前。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这里是妻子的哀叹,猛兽可以被擒,但是大河你却不能征服,白首狂夫被河水吞没,漂洋过海葬身鱼腹。

“箜篌所悲竟不还”,他的妻子箜篌悲歌,白首狂夫再也不会回来。

这首古诗是李白最为豪放的诗歌之一,不过流传度差了一些。
这首诗中墨客对黄河意象的描述,以及对白首狂夫夸父逐日般的信念,显然是赞许的。
这是士大夫舍身取义的空想,是一个高尚者的精神追求。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