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唐诗,神驰慈恩寺

高标跨苍穹[1],题咏留佳制[2]。

今始到长安,此塔仍耸峙。

奋足凌绝顶,三秦入俯视。

霍松林诗词初登大年夜雁塔上 童年读唐诗神驰慈恩寺

终南青无极[3],洪河远奔逝[4]。

纵横十二街[5],矮屋若鳞次[6]。

汉殿委荒烟,唐宫何处是?

思念古西都,繁华留笔墨!

堪叹天宝末[7],君荒臣骄恣。

高岑与老杜[8],登临殒涕泗[9]。

达夫思报国[10],末宦嗟壅滞[11]。

嘉州悟净理[12],挂冠欲逃世[13]。

  注释:

  [1]高标: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唐皎然《翔隼歌送王端公》:“独立高标望霜翮,应看天宇如咫尺。
”风尘:比喻流落江湖的情状。
李白《少年行三首·其三》:“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苍穹:苍天;广阔的天空。
唐白居易《我身》:“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2]宋刘学箕《宿兴国寺方丈与容对状》:“世间何事能动听,墨客题咏为多情。
”霍师长西席自注:唐代著名墨客多有登大雁塔诗,以杜甫、高适、岑参所作最有名。
耸峙:高耸矗立。

  [3]无极:无穷尽;无边际。
白居易《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歌七德,舞七德,贤人有作垂无极。

  [4]洪河:黄河。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

  [5]唐白居易《登不雅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
这里“十二街”是虚指。

  [6]鳞次:像鱼鳞那样依次排列。
南北朝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7]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王朝极盛之时。
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宋陆游《五月十一昼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8]参加注[2]。

  [9]殒yǔn:坠落。
涕泗(tì sì):眼泪和鼻涕。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10]达夫:见识高超的人。
明王阜《题高彦美山水图》:“达夫华胄爱山水,嘉遁丘园亦如此。

  [11]末宦(mò huàn):卑小的官职。
唐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屠》:“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12]嘉州:古代地名。
(北周、隋、唐)原指四川省眉山市,今指四川省乐山地区。
出自唐代杜甫的《狂歌行,赠四兄》:“今年思我来嘉州,嘉州酒重花绕楼。
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
”净理:含义为纯挚、纯粹、清洁、纯净。
在佛教中有分外的含义,它指的是佛家的清净之理。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13]挂冠:指辞去宫职。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白居易《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 并呈分司诸寮友》:“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江云入僧衣,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待续)

霍松林诗词《初登大雁塔》(上):童年读唐诗,神驰慈恩寺。
高标跨苍穹,题咏留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