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诗词大赛一等奖

点评之难,古今同叹。
点评之理,新旧同源。
如《诗品》《词品》《东坡诗话》《六一诗话》《沧浪诗话》《诗学禁脔》《人间辞话》等经典论著,均以“为时而著”被后学所赏识。
如何“笔墨当随时期”,实为一件值得探索的趣事。

拜读2023年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十二次全国诗词大赛14首“一等奖(金奖)”作品后,我被作品绝妙之构思,幽美之措辞,生动之情景所传染,从中选取10首试评之。
由于浅学寡识,腹少根柢,又无“月眼镜心”,评骘不雅观点乔作娱赏。
是为序。

癸卯岁杪于问梅亭灯下

李建春我眼中的诗词大年夜赛一等奖

缶皮 李建春 识

1.“首届中国·黄陵‘黄帝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作品

水调歌头·见黄陵古柏有怀

李快意(浙江)

守护黄陵外,万里接沧溟。
桥山西走如脊,烟水幻龙形。
擎臂上苍在抱,耸立风霜不倒,日月共长宁。
节序相更替,古柏四季青。

百年路,千年志,此时情。
春旗漫卷,春雨过后势重兴。
把爱兼施天外,将梦启航入海,颜色更分明。
红是华人血,黄是子孙名。

点评:

诗词的“繁富”在细腻入微之外,亦包括情之奇妙与景之层深,这与字句、篇章、构造、意境均有关联。
此阕表示了这种创作风格。

上阕写景,起四拍,一个“接”字,将千年守护黄陵的“古柏”置于一幅壮阔、高远、幽深的画面之中,“西走如脊”“烟水幻龙”,乃墨客霎光阴触目惊艳与“古柏”雄奇绝特之“感发”。
后述节序更替,揭示“古柏”四季长青,持“气”守“节”之精神所在。
《礼记•礼器》云“松柏之有心也……贯四季而不改柯易叶。
”《庄子•让王》亦云:“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因此知松柏之茂也。
”词家如此心志也。

下阕抒怀,取“移物于物”法,将“古柏”迁想为“春旗”,旨归中原儿女,炎黄子孙之根脉与魂脉。
犹定格“百年路”上,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扬五星红旗,展现“雨后重兴”之盛景,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雕琢前⾏之壮阔绰象。
“红是华人血,黄是子孙名”两句可谓佳句,妙手偶得,又是情之一定。

通不雅观全阕,词家语意超绝、笔力排奡,兴多才高、故尚巧似,旁观辄书、丽词新声。
譬清泉之穿乱石杂芜,或白莲之映污泥沼泽,启清新自然之趣。
近年该君频频于诗词大赛中摘冠,识者谓其循坡仙之垒,非溢美云。

商榷之处:

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中云:“写景写情,不宜犯碍,亦不可犯复。
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
”不雅观“擎臂”三句与“节序”两句,“日月、节序、四季”意象附近,似感犯碍犯复也。

2.“中国梦·劳动美”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卜算子·咏环卫工

秦雪梅(四川)

扫亮满天星,扫醒云中月。
扫过漫漫春与秋,多少花和叶。

不怕雪霜寒,不怕骄阳烈。
不怕沾衣汗与尘,只要人间洁。

点评:

整篇白描,取重字巧构,诗意顺承而下,短短八句,连续三次涌现“扫”字,连续三次涌现“不怕”,然毫无累赘、疲塌之感。
反而画面感、节奏感、音律感更强。
可谓“浅处皆深”“情词并胜”,崔颢名篇《黄鹤楼》前两句连续涌现三个“黄鹤”,亦如此耳。

上阕三拍通过”三扫”:“扫亮”“扫醒”“扫过”,写足“扫”字,一气相生,体格超拔。
展示环卫工春复秋费力劳作之场景,亲切而动听。

下阕三拍又连续三个“不怕”,环绕“人间洁”,将“不怕”写得淋漓尽致。
重字的气氛渲染,令人如临其境。

通不雅观全篇,意得象先,纵笔所到,遂擅辞章之奇。
正合宋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所云“意中有景,景中故意”。
古今论修辞之美,常日以“繁富”与“白贲”之分论之,此阕不事藻绘,浅近普通,乃白贲之美也,如钟嵘《诗品》中评晋黄门郎潘岳文辞“披沙简金,每每见宝”。
整篇语浅意深,简约而不大略,风味殊可喜哉。

商榷之处:

“不怕沾衣汗与尘”句,“沾衣”两字若改为“浑身”是否更确切?妄改可笑,聊著之。

3.纪念屈原殉国2300年“润德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水调歌头·河泊潭怀古

冯恩典膏泽(广东)

一水襟平野,百代祭英灵。
凤凰山下,九畹兰芷自青青。
魂断汨罗江畔,梦逐独醒亭里,风叶入清听。
伫倚念诗祖,落日满苍冥。

喷鼻香草意,美人恨,总难宁。
怀沙哀郢,毅魄尽已付龙腥。
天问离骚尚在,山鬼女萝应讶,大道未畸零。
浩荡潇湘水,千载有馀馨。

点评:

此阕厥旨通篇环绕“凭吊”,旁搜远绍,渔猎今古,深研屈子,用精取弘,行笔似真似幻,奇妙多姿。

上阕以清澈婉约出之,如神仙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
“凤凰山”“汨罗江”“独醒亭”,言在线人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读时当于虚处会其微意也。

下阕借屈原诗歌中“喷鼻香草”“美人”“山鬼”“女萝”诸意象,又能翻旧出新,发万古之长嗟,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犹“浩荡潇湘水,千载有馀馨”与上阕起句“一水襟平野,百代祭英灵”首尾呼应,词家彷佛从梦境中回归现实,意境迷离恍惚,颇为奇幻幽美。
读之忘怀鄙俗凡近之事,而达致远大境界。
此处恰如清人郑燮《原诗》所云:“诗之至处,妙在蕴藉无垠,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是也。

商榷之处:

主题虽“怀古”,若无“鉴今”或“启迪”难免缺憾,故犯“进去了”“出不来”之当下诗词创作之通病。
句中罗列《怀沙》《哀郢》《天问》《离骚》等句,粘字极工,且有出处,然似有堆砌屈子词华之嫌。
是一味“拿来”便用,还是“笔墨当随时期”,盖考试测验“时下语”,入词者可乎?

4.兴化“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访兴化板桥故居有怀

蔡文帛(福建省)

郑家堂屋竹扶疏,院石斋兰似画图。

情系一枝知疾苦,才称三绝得糊涂。

生来傲骨名仍怪,归去清风道不孤。

今日千竿春雨绿,应教片叶尽沾濡。

点评:

七言律为格调所拘,欲寓神明于矩矱之中,又变通于法度之外,殊非易事。
此律变革从心,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实现了“气”“情”并重的诗美空想。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中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既有“知疾苦”之思念,又有“得糊涂”之感慨,寄寓感物思人之情怀沛然而生。
七言律不难于中二联,难在发轫结句耳,此律首尾呼应,自然紧凑,起结犹佳。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论诗之妙处有“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论,通不雅观全篇,由景到人,由探求瞻仰到追述回顾,几度层折,抑扬豪迈,所感者深,所怀者大,具有震荡民气的力量。

商榷之处:

此律章法句式略显单调,八句中有七句均为二二三格,且句尾三字均为一二格。
另“图”“涂”韵字同音,读之欠爽,如“姑息”可,若“讲究”尚欠精细。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尝云:“一韵几押,重字叠出,意复辞犯,失落粘借起,虽古人亦每每有之,恐是失落检点处,吾人且避之。
”此言当镜鉴矣。

5.首届“兰雪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鹧鸪天·读《兰雪集》有感

王岳(安徽)

写罢新词双泪潸,漫将苦处入吟笺。
如烟往事空回顾,荏苒流年逐逝川。

心欲碎,梦常牵,何时相倚再鸣弦。
世间只有情难去世,待到情深去世亦难。

点评:

此阕说话婉妙,如泣如诉。
纵不雅观全篇,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作者之于辞章,譬“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境界殊高,卓尔不群。
《兰雪集》作者张玉娘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其出生如《梁祝》之祝英台。
我在《浣溪沙•叹女词人张玉娘》以“红豆终成蝴蝶命,青梅已著杜鹃魂。
”概括其悲哀生平。

上阕从“写罢新词双泪潸”起拍,字字句句遣情遗恨,让人陷入惋惜主人翁不堪回顾“如烟往事”之中。
为下阕描述悲情心绪做足了“作业”。

下阕悱恻缠绵,委婉深厚,贞骨凌霜,堪称完美!
“心欲碎,梦常牵,何时相倚再鸣弦”渐入情景。
白居易曰:“动听心者,莫先乎情。
”此刻完备把人带入一个欲哭不能,欲怨不可之田地。
这还不足,作者紧接着妙手巧构将剧情推向高潮,以“世间只有情难去世,待到情深去世亦难”结句,其声韵袅袅不息堪为“经典”,乃味外之味,弦外之音也。
我溘然想起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
”我亦有过“按红牙板,唱和一过”之冲动。

商榷之处:

三四句意象附近,虽非“合掌”,似感违和。
另角色需重新核阅,如以作者“读《兰雪集》有感”题目论,其病灶有“文不对题”之嫌,若将首句“写罢新词双泪潸”之“写”字,改为”“读”字、“新”字改为“清”字是否更扣题、更和谐,成句即“读罢清词双泪潸”,如何?!
盖瑕不掩瑜,见智者智,见仁者仁。

6.2023中国(绍兴)“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金奖作品

贺新郎·谒绍兴沈园怀放翁

谢丹(广东省)

鸿影知何处?照春波,伤心桥下,东风曾度。
践约多情宫墙柳,相送落红无数。
年年认,莺俦燕侣。
惆怅喷鼻香泥埋玉骨,抚墨痕,记取声声诉。
孤影渺,千山暮。

故宅可把金瓯补?渐更阑,冰河铁马,雨风相顾。
谁道尘霜貂裘暗,梦里轮台旌鼓。
谩自许,孙郎射虎。
万里关河悲骥老,对鉴湖,呼起鱼龙舞。
翁击节,风犹怒。

点评:

托物言志寄情乃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腕。
善托善喻,物我之间妙合与否,则是衡定艺术高低的主要尺度。
此阕长于托寓,不粘不脱,咏史咏物,两极其妙,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悲壮凄美之致也。

上阕通过“多情宫墙”“伤心桥下”等细节,追忆陆游与唐琬分离又在沈园相逢,尤其是留下《钗头凤·红酥手》千古绝唱与那段凄美爱情的故事。
“声声诉”仍回肠荡气,当是“错错错”“莫莫莫”,令人叹惋不已。

下阕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通过“冰河铁马”“万里关河”抒发放翁年夜方冲动大方的报国激情亲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梦里轮台旌鼓”“万里关河悲骥老”之刻写,殊具深奥深厚悲情之美,益增感怆,撼民气魄矣。

商榷之处: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发挥“救援人病,裨补时阙”的浸染,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这既是古训,又是义务。
“为时而著”之“时”,即时期之意也。
坡仙《题柳子厚诗》尝云:“诗必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此阕就“陆游”而“陆游”,由“怀古”复“怀古”乃当下诗词创作之通病。
故“为时而著”“以故为新”的文学态度与审美把握值得关注。

7.“正山堂杯”全国首届“三茶统筹”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满江红·题雪域灵茶

沈双建(江苏)

天碧云青,谁道是、我曾来过。
有时节、忽然变革,雨掀风簸。
雪域岂非闲天下,灵山信有新作业。
是茗花、竞向冷寒开,争婀娜。

凭照眼,繁星朵。
尘与土,难沾涴。
更翘英采采,有何不可。
一叶一芽喷鼻香几缕,如冰如雪知谁个。
使浮生、百感到清幽,催新我。

点评:

此阕立意新、视角新、措辞新,可谓化古为新。
其词自然流畅,清丽可掬,迥出纤冶秾华之外,可爱也。

上阕“我曾来过”,用当下语、平凡句,不事雕琢,风清云淡,如雪域高原之天空,自然呈现。
印象中的雪域四季冰封,属于“闲天下”或不毛之地。
而作者看到竞向冷寒开放的朵朵茗花时,不禁叹喟:科技兴农的“新作业”,已将昔日之“不可能”变为“可能”。

下阕“翘英采采“四字最为精彩,“有何不可”更是信心满满,这种豪迈、自傲与底气,是由于一个全新的天下已到来,将结束纯挚的“靠天用饭”的原古农耕模式,而结句“使浮生、百感到清幽,催新我”,一语双关,既讶茶业,更叹时期,回味无穷,别开生面,不禁令人拍桌赞叹。

商榷之处:

“有何不可”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不”字用仄声,从韵律学衡量之,当易用平韵方协。
视觉措辞者尚能赏之,若作听觉措辞者必以为憾也。
然作者深谙其趣,不是墨守“拍眼”之既定规矩,业已打破了音律的限定,“不”字与其词意相协,则其行可知矣。
亦暗合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审都雅点,史上此例不鲜,焉可意悟耶!

8.第六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作品

游深圳大梅沙

周其荣(江苏)

海色连天幕,山光到岸沙。

无边风在树,一带伞如花。

石答沧波意,云为白鸟家。

听人言故事,春绪入幽遐。

点评:

此五言律,文温以丽,意深而远;文体华净,词采葱蒨。
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也。
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矣。

首句言大梅沙海色山光,次言沿岸无边树荫映衬下伞如花簇之惬意美景。
五六句击目经心,连续铺排,礁石安慰着前来倾诉心曲的雪浪,白云抚摸着自由穿梭的鸥鹭,气氛渲染的辽阔而又安祥。
前三联结构冲破惯常形式,如一幅展开的全景式俏丽画卷。
景说足后,收句话锋一转“听人言故事”,用典入化,境与融会,振起全篇,此句最是妙处耳。
且看墨客坐在如花伞下,聆听着那年春天,一位老人“画了一个圈”的动人故事,思绪沉浸在甜美的遐想之中,好生惬意与浪漫。

《文心雕龙•物色》云:“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
写景言情尚筒贵真,其“简”做事于“真”,而“真”如芙蓉出水,乃自然之“美”也,此律可谓“简”“真”之范式矣。
清末词学评论家况周颐《蕙风词话》曰:“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指的即是此种环境。

商榷之处:

首句“海色连天幕”与明代任万里《不雅观海》首句“海色连天碧”一字之异,彷佛无意偶撞。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论诗病云:“古人句法,不宜袭用”又仿“则磨牛之踏陈迹矣”。
好在“幕”字用的脱俗,令人无限遐想,亦可弱化袭用之嫌。
然此种情形作诗者当尽可避之也。

9.第三届“贾岛杯”环球华人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

水调歌头·谒贾公祠怀贾岛

陈发彬(辽宁省)

月色白如旧,古树碧婆娑。
祠前松柏低语,犹忆苦吟哦。
记得考虑故事,雕琢吟肩瘦骨,从未被销磨。
琢句自清峭,诗笔劲何多。

越千载,逢此际,任飞梭。
殷勤唤取,归卧故里趁春和。
放眼葱茏岭上,溜达清泠水畔,泼墨写长歌。
更把凌云气,浩荡挂天河。

点评:

此阕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既有古趣,又有新意,下阕犹堪可圈点,想象与现实杂糅,情韵兼胜,具有很高的审美代价。

上阕前三拍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以贾岛“考虑”故事为线索,一字一句,皆存问焉,勾勒出一尊苦于雕琢,精于笔劲的“瘦骨苦吟”形象。

下阕角色反转,返虚转实。
邀贾岛直接出镜。
贾岛从大唐穿越时空回到京城房山,趁”景明春和”归卧故里,稍事安歇便骑上“电驴”,放眼于葱茏岭上,溜达于清泠水畔,看着千年后家乡的巨大变革,贾岛诗兴大发,欣喜挥舞如椽大笔将“凌云志”,一并写在天地之间。
收笔可谓精彩绝伦。

商榷之处:

上阕虽乖秀逸,然立意、构思恪守常法,弥见拘束。
盖气候境界比之下阕微不逮者矣。
此君近年亦屡摘桂冠,可敬也。

10.“佛慈制药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作品

鹧鸪天·礼赞佛慈制药及明目地黄丸

毛瑞花(河南)

佛有慈悲度众生,点燃岂止是心灯。
已将六味小丸缩,未负初心大道行。

禅意简,药方精。
天人合一寄深情。
难忘最是明吾目,不尽山河眼底横。

点评:

此阕巧借典故,洗练严密,瑰奇警迈,幽婉清丽,妙在歌者高下纵横取协尔。

上阕借禅喻理,以典“普度众生”(《佛说无量寿经》)入手,循其音声和词境,进着迷秘佛国。
“点燃岂止是心灯”设问耐人寻味,而以“小丸缩”与“大道行”的辩证思维回答的极富哲理。
焉归旨“未负初心”,既指慈悲为怀的佛祖,更指佛慈制药的医者仁心。

下阕一“简”一“精”颇为精妙。
“禅意简”,禅意犹禅心,指寂静寂定之心境。
也做佛教术语。
唐人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云:“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可见,佛法的威力,让心安顿下来如此大略,然而那是“药方精”的因果转换,此处神妙之处在于将“佛性”与“药性”完美结合,“佛慈制药”这座“名蓝”,笃意济世,普度众生,既治病,又修心,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疗效。
结尾“难忘最是明吾目,不尽山河眼底横”最是洒脱,字数不多,余味不绝。
如宋人魏庆之论诗所云:“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然也。

商榷之处:

题目“礼赞佛慈制药及明目地黄丸”可窥作者命题时欠负责考虑,也使得识者难辨也。
若将题目中的“及”字换为“之”字,即“礼赞佛慈制药之明目地黄丸”主题会更嘉否?且看从第三拍起,以词调拍眼推进“六味小丸”已闪亮登场。
试想,按阅读习气以题目先入为主,而关照题目与内容时,中间一个“及”字,硬是把一“大”(佛慈制药)与一“小”(六味小丸)缀合而成,似有“拘挛补衲”(钟嵘《诗品·总论》语)之嫌,品之不爽矣!

李建春 中华诗词学会理论研究与评论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创研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获2015“北京市职工艺术家称号”。
中华书局出版《诗以言志》(与沈鹏师长西席合著)、公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建春书法论文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毛公鼎》等著作。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正/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