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是刘禹锡的传世名句。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在唐代墨客中,刘禹锡不是最有名的,他不同于李白等人之处在于,无论若何的人生波折、仕途坎坷,他都从不气馁,永久激情满怀、斗志昂扬、积极达不雅观。因而他的诗风颇具独特性。
刘禹锡是个才能卓越的人,是唐朝“永贞改革”的中坚力量,时人赞他是有宰相气度的。曾任监察御史,后因改革失落败被贬职。当时刘禹锡与王叔文十分投缘,他的才华志向很受王叔文看重,刘禹锡政治激情亲切飞腾,和柳宗元一同成为当时改革的核心人物。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切身利益,改革终极失落败。王叔文被赐去世,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司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宜”。
刘禹锡十九岁游学长安,在士林中得到很年夜名誉。后来他与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
刘禹锡被贬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和自己不甘沉沦的年夜志。
从初次被贬到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这便是刘禹锡诗中“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的诗兼具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墨客的挚情,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他的山水诗,景象开阔,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赐教》),“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刘禹锡渴望实现民气抱负,他性情刚毅,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爽朗的精神,具有蕴藉深奥深厚的内涵,清峻明朗。
刘禹锡多次贬官南方,他的《白鹭儿》一诗,用轻快的民歌体,以隐喻的办法,写出了自己孤高的情怀。他的《竹枝词》、《浪淘沙》、《西塞山怀古》等朴素、自然、清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谪居得岁月里,刘禹锡内心沉重、苦闷,他用诗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没有绝望过。他在《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不雅观绝句》、《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中,讽刺鞭笞政敌,也由此导致政治打击。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表示的是刘禹锡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欢迎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以及面向未来的乐不雅观精神,坚毅高洁的人格。
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期间,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为他辞赋创作的主要主题,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个中。
下面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平,又包含着赞颂。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显示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武断信念和乐不雅观精神,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往事物的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悲惨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才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经去世了,自己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吊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暗示了自己贬谪韶光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表达了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白居易的赠诗中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度过了最好的年华。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但仍旧非常达不雅观。反而抚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变迁和仕途浮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只管多年示意,他一贯都未曾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其余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旧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投入新生活。
我们再来看刘禹锡的其余几首诗。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说:你看九曲黄河从迢遥的地方蜿蜒奔驰而来,一起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彷佛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平步青云,搜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浪漫的空想,朴素无华的美。
再游玄都不雅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
玄都不雅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费力种桃的羽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先前墨客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被贬,一贯过了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天子由宪宗、穆宗、敬宗到文宗,人事变迁很大,政治斗争仍在连续,永一直歇。作者写这首诗,是在向打击他的权贵寻衅,表示自己决不由于屡遭报复就屈从妥协,绝不屈从,永久不屈服!
“种桃羽士”指打击当时改造运动确当权者,这些人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已经失落势了,因而当年他们提拔起来的那些新贵,也不得不让位于他人了,早已威风不在,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便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见到的吗?对付扼杀那次政治改造的政敌,墨客在这里投以歧视的嘲笑,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不雅观,表明他将不屈不饶、连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和好友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很未便利,惺惺相惜,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悲观悲观的感情:“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酬乐天咏老赐教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肃杀的秋日,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久是一个悲哀的角色,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路子,以最大的激情亲切讴歌了秋日的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鹤飞冲霄,诗情旷远,激越向上的精神和自傲,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诗豪刘禹锡,一个有才能、能干事、真脾气、永不屈服、永久武断乐不雅观的人中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