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中的“气”,有内在和外在的区分:内在,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韵味;外在是指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给读者所产生的印象。
不同的情志、不同的性情,在诗词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气”。

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道》这首词,便是一首充满凌然正气、浩气如虹的经典词章。
内在之“气”,表现在词的整体所散发出的豪迈气势、词中的语气的强硬之感。
外在之“气”,则表现在读后会令人产生一种十分解气、提气的觉得。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道》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钉子。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大年夜气硬气提气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充满阳刚之美

蚂蚁缘槐浮夸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大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滚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肃清统统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的这首词,写于1963年1月9日,揭橥在公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上。

写作背景

1963年,我国三年自然磨难刚刚结束,国民经济趋于好转。
但在国际上,却掀起一股反华潮流。
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合营反华潮流,不断对我国进行挑衅。
在这种形势下,郭沫若在1962末曾写过一首《满江红》的词,词中,郭沫若坚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就一定会不为反华潮流所动,一定能降服困难的信念。
毛主席在看过郭沫若的这首词后,欣然命笔,以答和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词。

词意解读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钉子”。
词的首句,毛主席便以大气的手笔,视天下为小小寰球,并把几个反华小丑喻为苍蝇,表达出毛主子席的唾弃之情。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此句承前一句,对反华小丑作进一步的描摩。
“嗡嗡嗡叫”,写苍蝇的叫声令人讨厌,意为反华叫嚣不得民气,令人生厌。
接下来的“几声凄厉,几声抽泣”句,写出了反华声浪的状态和结果。
凄厉,是形容叫声虽尖利,但显得很悲惨。
“几声抽泣”,形容反华合唱音调悲戚,犹如哭泣之声,隐含其必定失落败之意。
“凄厉”和“抽泣”,两种语态写出了反华论调的卑下。

“蚂蚁缘槐浮夸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此句,引用《南柯太守传》和韩愈《调张藉》诗中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两个典故,喻国际反华行为的可笑,表达出作者在激烈斗争面前的沉着与稳定。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在甚嚣尘上的反华声浪面前,作者看来,一击即溃。
正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平常,不堪一击。
“飞鸣镝”,飞行中的响箭,这里喻为奋起反击的正义之声。
几个月后,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中苏论战的锐利文章《九评》问世,我国的国际荣誉迅速提高。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此句,毛主席表达的是韶光不雅观念。
好多事情,急等着我们去做。
地球在迁徙改变,韶光既宝贵,又显得十分急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此句紧承前句,对韶光不雅观念又做进一步阐释。
加快历史进程,要放开步伐,干事,要雷厉风行,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四海翻滚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此句极为真切,他高度、形象地概括了当时海内国际的形势,以云水,风雷象征形势的多变和斗争激烈的程度。
一个“怒”字,表现的是海内子民思想感情的状态;“激”字,则形象地描写出国际形势的动荡。

“要肃清统统害人虫,全无敌”。
结句措辞干脆、有力。
大有气吞山河,横扫环宇的英雄气概。

深度赏析

通不雅观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道》这首词,是老人家一向词风的集中表示,用大气、硬气、提气来概括,是比较恰当的。

“大气”,是这首词的内在风格的表示,只有大气之人才能写出大气之词。

前文提到,“气”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和风格,是作者内在品质在作品中的外在呈现。
曹丕是第一个把“气”用在文学作品赏析的人,他曾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黄叔琳在评价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时所说的“气是风骨之本”更是道出了“气”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审美代价。

毛主席的这首词,贵在大气,那种视天下为“小小寰球”的伟大气势,没有宽广肚量胸襟之人是万难写出的。

“硬气”是措辞的确切表达

词中,毛主席的措辞利用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而又形象真切。
对反华叫嚣,既鄙视,又针锋相对。

“蚂蚁缘槐浮夸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这种以典喻事的句子,更明确了否定的语义,加重了肯定的语义。
这种“硬气”的回答,来自于伟人的睿智和自傲。

俗话说,理直才能气壮。
毛主席的硬气措辞,来源于他对真理的坚持,来源于他对客不雅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
由于他坚信,正义的力量是不可降服的。

“提气”,是读者的阅后体验,是艺术魅力的外溢呈现

读过毛主席的这首词,会给人一种“提气”的觉得。
由于毛主席词中的不雅观点,代表了广大公民的态度,是公民心声的表达。
这种共感效应,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这种效应,虽然在诗词之外,但却是不可短缺的。
“要肃清统统害人虫,全无敌。
”这铿锵有力的措辞,读后,真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