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源头活水”,经典诵读润内心

讲述人:宁夏银川市湖畔中学校长 李红华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每天上午大课间体育磨炼后,孩子们在操场整洁列队、大声喊诵,美的种子在这琅琅读书声中孕育、萌芽。

喊诵是我校美育传授教化的特色项目。
我们把中华古典诗词、赤色历史故事等制作成喊诵手册。
课间活动中、放学回家路上,学生们你一首、他一段,在诵读经典中,感想熏染措辞美、人文美。

开掘来源活水经典诵读润心田

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便是滋养美育的“源头活水”。
学校开设社团活动之初,我们就考试测验增加“花儿”、秦腔等传统民歌和戏曲课程。
一开始,老师心里也没底,事实却带给我们很大惊喜。
社团老师见告我,第一次传授教化生唱传统民歌,孩子们绝不摇摆地开嗓,还有板有眼地吊起了嗓子,满脸的自傲。

记得一次校园喊诵,正遇上诵读毛主席的诗词,孩子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例行检讨的老师也不自觉地随着诵读。
当时,一个动机在我脑海中闪现:这首诗便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创作的,为什么不带着学生实地感想熏染诗词的魅力呢?

于是,2023年秋季学期,我们从银川出发一起向南到达六盘山下。
登顶的过程中,有人发起,“崇山峻岭,松涛阵阵,不如对首诗”“蓝天白云,红旗漫卷,回去作幅画吧”。
返校后,有人执笔写感悟,有人创作山水画,还有人发动社团伙伴创排话剧,把长征的故事搬到舞台上。

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怡情,离不开美育西席无形的勾引和影响。
为提高西席的美育素养,学校专门开设“第二教室”,鼓励西席根据兴趣爱好,选修合唱、书法等,并开展阶段性才艺测评。
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浸润下,西席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带动全体校园形成充满活力的育人氛围。

下一步,我们还会对接艺术场馆,丰富美育内容,鼓励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探究美好、增强自傲。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 张胜、陆健、苏雁、王建宏、张锐、龙军、禹爱华、张文攀、闫磊、张国圣、李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欣然、李杰)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7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