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黄河清》 51.2cm×76cm 中国画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60年9月至11月,江苏省国画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的13位中国画画家组成“国画事情团”到全国各地旅行、写生和创作。
事情团以傅抱石为团长,3个月行程23000里,途经6省十余座城市,个中就包括三门峡

事情团抵达三门峡的韶光是在9月22日清晨,先由工地卖力人先容情形,然后参不雅观工地,体验生活,画速写。
9月24日上午,事情团离开三门峡工地去三门峡市,下午2点离开三门峡市前往西安。
傅抱石在三门峡工地画了多少速写,对三门峡周边山川河流的景致作了大略记录。
这是傅抱石以实景为根本的创作方法。
他常日不会对着风景直接用羊毫作画,而是用铅笔简要记录下面远景物的大致特色,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印象结合速写来进行创作。

傅抱石 《三门峡速写》 1960年

清澈的黄河水要怎么画

一个半月之后,事情团一行到达重庆,傅抱石根据他在三门峡作的速写创作了《黄河清》。
画中没有直接描述三门峡大坝,而因此大坝上游水库为中央,描述两岸的山峦以及水库中清澈的河水。
傅抱石在画面左上角的题跋中写道:

一九六〇年玄月廿一日抵三门峡,至则前三日黄河之水清矣。
清明澄澈,一平如镜,数千年未有之奇不雅观也。
水闸工程尚未全竣,而亿兆公民将永蒙福祉,岂可无图颂之?十一月八日写于重庆,十仲春廿三日南京记,傅抱石。

傅抱石《黄河清》上的题跋

在傅抱石看来,三门峡最值得关注的是“黄河之水清矣”。
混浊的黄河水变得“清明澄澈,一平如镜”,才是“数千年未有之奇不雅观”,他所要描述的也正是这一奇不雅观。
至于尚未完备竣工的大坝,傅抱石一方面认为“岂可无图颂之”,另一方面却又不让它在画面中涌现,只因此两根高压电线杆、河岸边劳碌的人群和车辆来暗示下贱方向还有一座为“亿兆公民”带来福祉的人工建筑。

三门峡大坝于1961年建成,但在1959年夏,三门峡大坝已经开始发挥拦蓄河水的浸染。
事情团于1960年9月到达三门峡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座尚未竣工但已经开始运转、发挥浸染的大坝。
实际上,三门峡大坝给事情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除傅抱石外,钱松喦、宋文治等也都创作了三门峡的主题性绘画。
这些创作大多描述大坝本身,差异只在于大小、远近不同。
以宋文治为例,其于1959年6月就已前往三门峡写生,1960年5月以三门峡为工具创作了《山川巨变》。
画面中比山还要高的水坝耸立在大河之上,气势恢宏,两岸山川都要在这座大坝前失落去颜色。

宋文治 《山川巨变》 77cm×98cm 中国画 1960年 宋文治艺术馆藏

1960年9月随事情团第二次来到三门峡后,宋文治又于当年10月画了一幅《山川巨变》,依然以三门峡为工具,描述三门峡大坝及其下贱黄河两岸的培植景象,较前一幅更为真实。
后一张画还特意在画题后注明“一九六零年十月,写黄河三门峡水电站”。

宋文治 《山川巨变》 27.5cm×115cm 中国画 1960年 宋文治艺术馆藏

傅抱石侧重描述河水,而非雄伟的大坝或繁忙的工地培植。
一方面在于他构思立意的高远,能将面前一座详细的水利工程建筑提升到数千年未见之“奇不雅观”的层面;另一方面,这也是傅抱石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描述社会主义培植常用的一种艺术手腕,即以相对委婉和蕴藉的办法,从侧面去歌颂祖国的培植。

要画清澈的黄河,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当黄河不“黄”的时候,怎么让它看起来像黄河?叶浅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画家对这个问题的考虑:

《黄河清》的作者傅抱石谈到,一欠妥心,随意马虎把黄河画发展江或太湖,构思之时,自然要把黄河的特色仔细研究一番。
在研究之中,不可免地会把影象中的长江或太湖的特色拿来比较一番。
这一比较,黄河的特色更加明确了。
没有到过长江、太湖的人可能不会作此比较,那也不要紧,只要对三门峡流域的形势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要他画发展江、太湖怕也不易。

傅抱石《黄河清》中的河水

详细到《黄河清》一画,“三门峡流域的形势特点”是借由黄河两岸的山势来表示的。
傅抱石突出了河道的波折,以及两岸绵延的山脉,以此展现这座北方河流的特色。
这些特点在傅抱石笔下的长江和太湖里就没有涌现过。
如傅抱石画长江三峡,不是描述山川的宽博辽阔,而是突出山势的险要陡峭。

傅抱石 《西陵峡》 74.4cm×107.5cm 中国画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从黄河管理的角度来看,傅抱石在1960年的想法显得过于乐不雅观了。
三门峡水利工程并没有彻底实现“黄河清”的空想愿景。
黄河混浊的症结在于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落,蓄水拦沙只能造成泥沙的淤积,河中的泥沙总量并不因此而减少。
不过,傅抱石的《黄河清》仍旧能够展现时人的切身感想熏染。
眼见得黄河变了颜色、传说成了现实,身在1960年的艺术家们不得不为那种改天换地的现实所感慨、冲动。

本文节选自《大河颂——中国当代美术中的黄河》

吴雪杉 著

《大河颂——中国当代美术中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