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温持续

比夏天更热的

是一首首当年背过的唐诗

每个人的文学启蒙

襄阳无处不唐诗

险些都是从唐诗开始

那么

除了当时的都城长安

谁还能称得上唐诗之城呢?

有这样一座城市

《唐诗三百首》中与它干系的诗歌

就有27首

48900多首的《全唐诗》中

有4000多首咏颂它

襄阳

长安之外的唐诗高地

襄阳先后是“大唐十道”中山南道的治所和“开元十五道”中山南东道的治所。
同时,襄阳丰硕的历史秘闻,幽美的山水资源,淳厚的民风民俗,也使得在去长安的道路上相继而来的骚人们一进入襄阳,不管是得意与失落意,便诗情勃发,吟咏不辍,佳篇叠出。

有学者统计,唐代湖北地区中进士者总计28人,襄州即达13人。
《全唐诗》收录了2000多个作家的诗歌,籍贯是襄阳的至少有25个:张柬之、柳浑、朱朴、杜甫、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孟简、朱放、席豫、鲍防、柳识等等。

主人和客人

奋旅和逆旅,犹豫与落寞

相会与襄阳,碰撞于襄阳

终于造就了

襄阳“唐诗高地”

的地位和盛名

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这些诗作里的襄阳

鹿门山

鹿门山,原称为苏岭山,美称为诗山、隐山、佛山,位于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濒临汉江,岘山隔江相望,这里绅士云集,隐居了很多著名的墨客和绅士。

在此隐居的著名墨客

除了孟浩然还有皮日休

他们出没于山水之间

纵情山水之趣

他们在鹿门古寺赏雪参禅

为后人留下了随处颂扬的诗篇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磋商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唐·皮日休

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台前过雁盈千百,泉石无情不寄书。

十里松萝阴乱石,门前幽事雨来新。

野霜浓处怜残菊,潭上花开不见人。

岘山

岘山,常日指城南的岘首山、凤凰山等连绵山体,包括20余座大小山峰,起于城西10里的万山,终于城南20余里的百丈山,包括虎头山、望楚山、扁山等丘陵山体。

原来“小而高”的山

都可称之为岘山

如今

襄阳岘山独擅“岘”名

是诸多诗作为他增加了文化厚度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宛如彷佛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去世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怀古》

唐·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鱼梁洲

鱼梁洲素有“汉江明珠”之美誉,她三面环水、区位得天独厚,水质优秀,四周的静态水面达30多平方公里,是汉江中的第一大岛。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

“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

庞德公所居”

渔梁洲,即为现在的鱼梁洲

其景致之美

引得浩瀚墨客在此借景抒怀

杨东 张恒霖 摄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落,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师长西席王迥》

唐·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落。

习家池

习家池,别号高阳池,建于东汉期间,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习家池被《园冶》奉为私家园林鼻祖,是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内有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鱼池。

习家池是山水园林文化

诗酒文化、隐逸文化的象征

更是历代文人雅士

悠游流连、诗歌酬唱

的绝佳之地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乘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 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 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 归路满尘埃。

《习池晨起》

唐·皮日休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怀回。

《高阳池送朱二》

唐·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夫人城

夫人城,中国唯一一座妇女修建的城墙,位于襄阳城西北角。
公元378年,前秦势力不断向南扩展,向襄阳进发,韩夫人率领家中婢女仆妇,动员城中妇女搬砖运土,筑起一道新城墙,将秦军挡下,保住了襄阳,这段率领妇女筑建的城墙,命名为”夫人城”,1982年,襄阳市公民政府修复城墙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石雕像,辟为旅游景点。

资料图片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唐·岑参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资料图片

这些诗句流传千古、随处颂扬

展现出了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

以及独占的地方风情

唐诗

是打开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

一把钥匙

来源:襄宣在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