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景象虽然带了点寒气,但山山岭岭的杏花彷佛不畏寒冷,傲然勃发。
无疑给这山山岭岭增长了无穷的活气,给山区的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活气和活力,数不清望不到边际的杏花暗暗地发出暗香,惹起成千上万的蜂蝶,留恋来回。

瞧,朵朵洁白的杏花迎着东风,彷佛是绽开了永不消褪的笑颜……

在幸福小区100平米的单元洋房里,有位衣着时尚的俏丽少妇,坐在古朴典雅的沙发上,清闲的翘起二郎腿,波浪式的披肩发像一道玄色瀑布有序的挂在肩后。
抹着口红的樱桃小嘴微微翘起,一双迷人的大眼睛入迷地盯着客厅64英寸的液晶彩电,电视节目时时时地引起她捧腹大笑。
俨然一名城中的阔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这是一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单元房,洁白的墙壁映衬光彩夺目的花灯,五彩斑斓,蓬荜生辉。
典雅而不粗俗的铁门上挂着一个红光熠熠的中国结,中国结阁下镶嵌着一枚耐看的福字,这的确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陕西渭南 王刚社原创//杏花笑了连载之一

洋房的主人名叫杏花,岂不知在她的背后隐蔽了多少酸楚的故事。
每天早上,她犹如一名神圣的基督教徒,虔诚地祷告为她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当然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建国平易近政府悉心的关怀,更离不了那些忘我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民公仆们。

杏花一家是从穷苦大山迁居出来的,她清楚的记住那穷苦交加的岁月。
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时,她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她的家原来在离此地十多公里的深山老林里,那里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那山山峁峁,沟沟梁梁,零散稀散地分布着十几户人家,每家离每家特殊远,尤其每到晚上,那家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相互帮衬也极其困难,况且一户到一户之间的道路都是凹凸不平,错落交叉。
这里的人们习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庸生活,根本不知道表面的天下有多精彩,更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能和城里人一样看看光怪陆离的天下,能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那时候对他们来说切实其实是天方夜谭,切实其实是一个空中楼阁。

杏花的家住在半山腰离道路十多米的坡沿上,三间老土屋屋子很多地方都有裂痕,陈年迈旧的木椽被黑烟薰得乌黑发亮,门前挂满了一串串玉米棒子。
她家有6口人,公公婆婆住在东边的屋子里。
土炕上摆满了旧被破褥。
炕正下面有一个方窟,显然是老俩口冬季取暖和用来烧的烟筒。

她的公公因长年劳累,落下病根,半身不遂,长期卧病在床,婆婆全身油垢,长期照料。
杏花的丈夫由于要包袱家庭任务,长年四季在外打工,勉强仅能坚持百口人的温饱。
她的双胞胎女儿伶俐可爱,品学兼优,但家庭的穷苦使这俩女儿在人面前总是显得自卑,低人一等,长期缺少营养的脸蛋无一点光泽。

杏花乃是一名家庭主妇,侍奉公婆,照顾小孩,况且还要操持家务农活,她整日愁眉苦脸,总抱负憧憬美好日子。
尤其不才雨天,屋漏偏遇连阴雨,屋子的拐角处,旮旯里滴滴哒哒,乒乒乓乓的水点接满大盆小钵,给这个穷贫的家庭带来无限愁怅。

穷苦是一条巨大无比的莽蛇缠绕着这群农夫,他们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整天蜷缩在山里,整天和泥土打交道。
他们多么希望有位领头人站出来,为他们指示速津,高谈阔论,到表面看看精彩的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党的富民政策像久旱才落的甘露,正如三月的东风,滋润津润着人们的内心。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王刚社,笔名土山,爱好诗歌,散文,英语。
常常揭橥一些诗歌,散文见于报端。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