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归老回籍,坐六望七;偏安江南一隅,息心淡怀。
一箪食,一瓢饮,老而无忧矣。
空隙之余,偶发冥思,思有所感,感有所悟,集七律六首成一组,名之以《老悟》。

王坚

其一、

笙歌十里晓云边,几度春光过面前。

七律•老悟同窗唱和十八首 余自归老还乡坐六望七

诗韵萦心催老笔,漏声就梦写流年。

须惊世事杯中换,始觉苍颜镜里迁。

月朗应归林下醉,半酬了悟半高眠。

其二、

岁老枝头又日新,我邀诗酒长精神。

青衿曾慕关山远,白首唯求物性真。

但卧云林方外地,何辞烟火世间尘。

多情莫被无情恼,便得逍遥清闲身。

其三、

归卧南山尘满弓,闲趋风雅小雕虫。

云烟半世行天下,况味三千在个中。

少出有怀争曲直,老来无恙就滑腻调皮。

盈虚何必平分取,坐对清辉看月同。

其四、

众人谁解古今愁,问与庄周一梦悠。

龟鳖千年水中物,尘凡三界日边鸥。

行云犹自成舒卷,逝者如此任去留。

烟火人间多少事,悄悄都付大江流。

其五、

平生少悟老嗟迟,著力即差千古师。

言出本心非刻意,行由真性谓修为。

拙而韬奋应如是,健且悠然最可期。

去日休休人渺渺,独留青眼看云姿。

(“著力即差”—苏轼遗言,意即凡事不刻意,用力过度每每揠苗助长)

其六、

半生草草衣食计,晚岁依依有福州。

拟借吟中聊寄远,换将梦里一回眸、

感时霜月清清冷,望处春山正好柔。

偶尔兴来三两笔,闲心淡墨写春秋。

七律•步韵王坚兄《老悟》六首

东张西望客

其一、

桑榆未晚夕阳边,尚有余霞落岭前。

五柳暗明随短景,百花开谢任长年。

自期云月堪迎送,不信山川可变迁。

乐寄箪瓢原来味,微醺倚石即成眠。

其二、

物色因机逐日新,看花零落莫伤神。

关山迢递依然在,闽水苍茫不改真。

云底闲行迎日间,林阴醉卧隔尘凡。

多情亦有逍遥梦,烦恼缘何累此身。

其三、

素闻天道不张弓,晚节澄怀尽九虫。

一念无为花落处,万缘寂静月明中。

迷烟未了三生愿,觉树方知百径通。

得失落归零终必定,莫凭忧乐问谁同。

其四、

斜日何须动客愁,白云从古自悠悠。

绕山常伴山中鹤,临水还同水上鸥。

松柏情怀随想望,桑榆岁月任淹留。

余年若解庄周梦,堪列今人最高级。

其五、

龙钟莫怕道行迟,前辈文章后世师。

年近七旬知养拙,心游万里助修为。

景光流转元非约,时节循环故有期。

君已分明知此意,云姿舒卷共霜姿。

其六、

坦然行止遂身谋,无恙归来有福州。

小儿百姓青衫空两袖,故宅新色入双眸。

长居山水风光好,小酌箪瓢酒气柔。

冬雪情怀应未减,回春纳夏不伤秋。

甲辰清明节气应邀访江西七日,三月初八雨夜游滕王阁景区,归来借用王坚兄《老悟》组诗六首诗韵总而结之。

古风步韵六首

Andres张宇

其一、

昆池畔到赣江边,无涯春光过面前。

风采难描愧老笔,眼眸尽览喜华年。

车窗景物频变换,脑海印象宜迁居。

桃花白酒引人醉,烟雨江南孰肯眠。

其二、

岁月日新又日新,暂凭山水长精神。

遥聆王郎笛声远,分明心语旋律真。

红坊画中神游地,垂榕荫下姑射尘。

记得山谷七龄诗,长安难得逍遥身。

其三、

人生张驰似悬弓,爱慕并雕混龙虫。

持节君曾行天下,风骚我也附庸中。

赣鄱旅途路曲直,格律想透就滑腻调皮。

雨声如歌且听取,时急时缓不雷同。

其四、

桃源归来浑忘愁,东篱南山诗悠悠。

岗岩亿万载造物,春水一江腾飞鸥。

好书嗜读常舒卷,清风拂面任去留。

天上人间多少事,新旧都随韶光流。

其五、

楹联妙对待拾遗,樵夫渔父堪为师。

雪涛拍岸非刻意,黄鹂鸣春岂修为。

我佛说法听如是,点铁成金事可期。

桥头古樟一千岁,独留垂翼看云姿。

其六、

半生岂仅衣食计,晚福南北各一州。

互联网上诗寄远,负笈岁月时回眸、

当年肝胆热未冷,而今笔墨刚且柔。

滕阁赣江春雨夜,风觉微凉不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