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特殊在唐宋期间,元宵节的夜晚,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倾城出动,赏花灯,这是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墨客参与期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这些诗篇,成了元宵节狂欢的一部分;而比较唐宋三首描述元宵节的诗词: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和辛弃疾《青玉案》,从不同的侧面,在为我们展现大唐盛世和宋代风情画卷的同时,也抒发了词人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感情天下——借元宵节的灯火和玉轮抒发自己的心曲。
第一首: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灯火辉煌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大唐建国差不多六十年旁边,那时没有国庆节,彷佛元宵节便是国庆节一样。
实在,元宵节才真正是大众的节日。为了庆祝和享受这一节日,那是万民欢腾,盛况空前啊!
统统能想到的庆祝办法都想到了,包括灯光秀,包括放松都城的戒严,以及为元宵节举行的“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
这次比赛,有二百多个墨客参加,同时赋诗,题目是“正月十五夜”,苏味道这首诗,便和其他两首一起,成为夺魁之作。
此诗何以夺魁?好在哪里?读很多写元宵节的诗歌,包括宋代欧阳修、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有一个感触,便是很多诗、词都是“侧面”写元宵节的;即以元宵节为“由头”,写自己在节日中的感想熏染。譬如欧阳修写在元宵节与情人约会;辛弃疾写在元宵节找自己的另一半,不在缤纷的灯语里,而在寂寞的生僻处。
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不仅写得早,而且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正面”描写。其代价之一,便是留下了大唐元宵节最美的图画。
灯火辉煌合,星桥铁锁开。
首句“灯火辉煌合”,不用阐明,仅从生发于此的后代同类描写“灯火辉煌不夜天”之类就可以知道,它一涌现就把读者的眼睛和魂魄震慑住了。写灯火,“灯火辉煌”是最佳的四字组合,没有之一;如果改成“灯火辉煌”,那就变成元宵节的解释书了。“合”的意思是,四面八方的灯火,已汇合成一望无际的海洋。“星桥铁锁开”,门禁的铁锁全部打开,统统交通牵制都取消了,出门俱是看灯人。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真是人隐士海;大家人看灯,人看人,宝马喷鼻香车,欢歌笑语。由于人潮彭湃,暗中的尘土在马蹄下翻滚;随着人流,月光一波一波地照着。故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是诗中的佳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在明暗相间,动静之间,人的激情,因那些俊秀的女性——“游伎”而牵动人的眼睛;她们花枝飘荡地如彩云飘来,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优雅而勾魂的曲调,浑身散发出喷鼻香气。辛弃疾读过此诗,最忘不了的便是要把这句诗,移植到他的《青玉案》里,变成“笑语盈盈暗香去”。为了探求“她”,他是灯火中“转头率”最高的词人,要把“秾李”的“游伎”一个一个看过去。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时,墨客彷佛听到了计时“玉漏”的滴水声,那是韶光在宫墙上的反应;掌管京城戒备的金吾卫,已经取消了京城的夜禁,玉漏呀!
不要滴得太快,要让光阴结束,让所有的人都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夜晚。
苏味道是个大才子,在唐宋历史上既能昔时夜官,又能当名墨客的,他是较早的一个。诗文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文章四友”。
末了要说一句,苏味道是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落)人,他的第十代孙苏洵、第十一代孙苏轼、苏辙,都对他顶礼膜拜,包括这首诗。
第二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供应了男女见面约会的机会——利用 “看灯”的机会“看人”和“约人”。
只管欧阳修是北宋国家机关里主要的干部,但他喜好异性美的秉性,是他一贯保持自我青春的方法。
全词八句,分高下两阙。上阕写去年的元宵节;下阕写今年的元宵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的元宵节“花市灯如昼”,灯火残酷得像日间一样。但这里的“灯如昼”仅仅是个掩护,这个男子要探求的,是万万千万盏中最残酷、最通亮的那两盏——姑娘的眼睛。
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
“人约薄暮后”一句,要把稳“人约”二字,男女主人公并非在灯下重逢,而是早有密约。是不是私订终生元宵节?至少也是爱慕得乐意冒被人创造的风险;至于为什么约在“薄暮后”,你懂的。
“月上柳梢头”,是约会的韶光,也是约会的地点,此时他们看到的,是“柳梢头”的玉轮,而不是已经消逝在他们背后元宵节的灯火。约会这种事,青年男女都经历过,又惊喜,又甜蜜,词中味道,尽在于此。
下阕用比拟手腕写今年的元宵节——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月与灯依旧”的意思是,元宵节依旧,“花市”依旧,“灯”依旧,“月”依旧,“柳”依旧,旧时景象旧时灯。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但是——去年的人不见了。她因何“不见”?词无一字涉及,或有难言之隐,或是造化捉弄,阴差阳错;但从“泪湿春衫袖”判断,难续的旧情,可能被外力阻断,这使作者、读者都春衫尽湿。
由于词太动听,到处传唱,是歌妓的最爱,有人就认为,词里的“抒怀主人翁”,便是作者自己。但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呀!
欧阳修是政治家、文学家的领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这首词和导师欧阳修的形象一点儿也不符合,掩护欧阳改动面形象的学生和崇拜者就为他辩解,说那些词是欧阳修的仇人请人写了“栽赃”,故意曲解欧阳修的。还有说,这首词是一个叫“朱淑真”的女词人写的。但朱淑真比欧阳修小一百多岁,没有朱淑真的时候,就有这首词了。
这些千年前缠绕在词上的人和事,由于隔得太久,已被韶光的风逐步吹散。不懂欧阳修政治、文学和伟大的人,就留下这个青春的约会在我们心里吧!
第三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北宋词人欧阳修《生查子》写元宵节与情人约会,一百三十年多后,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也以《青玉案》写元宵节。
《青玉案》写的什么?现在说法很抽象、很哲学,说辛弃疾要探求的实在是——他自己。不免陈义过高,也与词句的实际不符。由于在“元宵节”—— 一年中玉轮第一次团圆的象征,均与爱情关涉。以是辛弃疾这首词,也是一次与情人的约会。
与欧阳修《生查子》不同的是,欧阳修写了两年的元宵节,并以“今年”和“去年”进行比拟。辛弃疾只写了一年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不同是,欧阳修写了“去年”约会的全过程,从见面到分离;而辛弃疾约会刚见面就结束了。别的部分,都在“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的等待中煎熬。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即千树万树灯花开,还是有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灯火辉煌合”的影子。先看天上——“星如雨”,词人说是“吹落”的,实在是“坠落”的,焰火纷纭如雨,那是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再看地上,王公贵族,名贵的马,华美的车,由于载着美人,经由处,自有暗尘随马,喷鼻香气随车。哪里传来凤箫欢快的演奏?白玉壶般刺目耀眼的彩灯,在一直地迁徙改变;由于没有宵禁,以是一夜鱼灯、龙灯飞舞,那是彩台上在演出节目。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上阕写灯、写宝马、雕车、听凤箫、看鱼龙舞;下阕开始写人。写灯不是目的,是外饰,目的是写美人。就像下阕“蛾儿、雪柳、黄金缕”七字,都是古代美女头上佩戴的装饰品一样。词人也不是纯挚写这些装饰品,而以装饰品指代到处吸引眼球和转头率的艳服的佳人。果真,“笑语盈盈暗香去”一句来了。 把稳,这首词中,“喷鼻香”字已用了两遍。
你怎么知道“笑语盈盈暗香去”?一是你正目不斜视地看着她们,二是你正聆听着她们,三是你正嗅着她们的芬芳。辛词中的佳人没有唱《梅花落》,但相互笑着说话,她们知道男人会盯着她们看,很可能时时地转过分,瞥一道“电光”的眼睛,从“盈盈”二字可知,她们的笑意丰裕得到处挥洒。
词人为什么要用眼睛的雷达追踪她们呢?由于他在探求一个人。这是词最精彩的部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眼睛一直地探求,在灯光最残酷的地方找,没有找到。这里的“他”,指代“她”,古代没有“她”字,就用“他”代替。
她在哪里呢——在“蓦然回顾”中,在你收回不必要的眼力,在最不经意处,在“灯火阑珊”的地方,你要探求的美好就在那里。
三首元宵节诗词并读的时候,我们有了新的体会。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参加诗歌比赛写的,题目决定了内容,歌颂的是大唐的“盛世”。这使苏味道的这首诗里充满了歌颂的韵味儿。
第二,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把苏味道歌颂国家、歌颂节日的主题,改成元宵节是有情人的元宵节的主题,这是他大胆暴露自己,大胆创新的地方。
第三,我们惯于把定义为英雄的人箭垛化、符号化;譬如辛弃疾。实在,一个政治家,一个将领,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是政治家和将领,不能把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得过分伟大。在大团圆为寓意的元宵节,词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冰清玉洁,站在元宵节灯光之外,淡泊文雅、轶群脱俗的——她——这个大团圆的结局,也合人情之常。品诗词,该当像用犁铧深耕,在没有字和熟视无睹的地方,读出新的东西来。
元宵节像一盏不灭的灯笼,从古到今,挂在正月十五,挂在天空,挂在人们的心头。年年光芒不减,年年是大团圆的象征。
本日的元宵节,仍旧是天下有情人的节日,那是新一年的开始,新一轮的期盼。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师大特聘教授、博导。
来源:作者: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