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自然造就了庐山,那么人文历史则造诣了庐山。“人文圣山”,是庐山傲然于群山的底气和成本。
庐山之巅看风云激荡,令民气潮澎湃。但当我们本日重新核阅全国旅游发展版图时,又不免为“一庐风月云中隐”扼腕。
引 子
习近平总布告在察看江西时赞誉“庐山天下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庐山的保护与发展,省委布告刘奇强调:“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布告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担当实干,山上有序讲明、彰显特色,做亮刺目耀眼明珠,山下连点成线、精美呈现,串起俏丽珍珠,把‘庐山天下悠’品牌唱得更响。”
为提升庐山品牌影响力,省政协将“全面深化系统编制机制改革,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列为2020年专题协商课题。为做好专题议政准备事情,面对疫情影响,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因变制宜,“政协人 部门人 专家”一起“围读”庐山,学研各种资料200多万字。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调研组兵分5路奔赴九江市、庐山市(庐山管理局)、井冈山市、安福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同时,创新调研形式,先以普通游客身份赴庐山开展两次体验式调研后,再开展蹲点式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对一、面对面互换,听取百余名业内人士和游客见地,从源头取“活水”,最大限度节制一手资料。
历时7个月,十余次各种研讨会议,42次反复修正打磨后,调研组才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思考;既指出庐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为庐山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11月2日至3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环绕“全面深化系统编制机制改革,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开展专题协切磋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指出:“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是助力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的时期命题、必答之题。”
荣与光
山之语:历史的庐山何以称雄?
沿天池山顶循石阶下行,可见龙首崖拔地千尺,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当云雾袭来,龙首崖如漂浮在茫茫云海之上。
龙首崖不雅观云涛,是游客到庐山的打卡点之一。不但是龙首崖,庐山有名的自然景不雅观不胜列举。庐山以雄、奇、险、秀有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锦绣谷、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千般锦绣,铺排如画。
天地有匡庐,兼秀险雄奇,自成一派;往来无俗士,多圣贤才俊,相誉千秋。庐山,不仅是大地雄浑与奇丽的象征,还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实在,更让庐山引以为傲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海内名山大川比较,最能表示“庐山天下悠”品牌的是,庐山拥有丰富且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独特性、罕见性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庐山有别于其他名山大川的最大特色和上风。
庐山,一座藏在文人墨客诗词里的名山。许多人认识庐山,是从诗句开始的。在襟江带湖的峰峦中,峭壁绝壁、云海烟雨、飞瀑银泉、幽林叠谷遍布其间,引多少墨客文人,吟千古绝唱。陶渊明来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真情流露;李白来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神来之笔;苏轼来过,“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另辟路子……
庐山,可谓星光残酷。历史长河中,近3600名历史文化名人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览,留下近2万首诗词歌赋,以及大量传世文章、绘画、石刻等文化遗存,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山水画的发祥地。值得一提的还有,朱熹重振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宋明理学和书院教诲的典范,跻身中国“四大书院”,影响了宋代以来的中国历史。
让我们将目光沿着历史的轨迹逐步往回收,近当代的庐山依然熠熠生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三上庐山主持召开中心会议。周恩来两上庐山就第二次国共互助进行会谈。庐山曾是原国民政府的夏都,庐山谈话会在此进行,《抗战宣言》在此揭橥。放眼全国山峰景区,这一代价无可比拟。
不仅如此,庐山在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也独树一帜。庐山宗教文化以佛道文化为主体,兼容西方宗教文化,形成了“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格局,极为罕见。庐山生态文化以地质、温泉、云雾茶、董奉杏林文化等丰富多样为特色,拥有亲近自然、康养度假丰硕的承载能力,别具一格。
如果问江西的景区谁最具“国际范”,很多人会遥指庐山。庐山是一座享誉天下的名山,是我国首个天下文化景不雅观遗产,是首批天下地质公园,是中西文化交融合璧之山。
真实的庐山,远远比你所理解的庐山更加精彩。庐山是一幅画,更是一本书。这本书,内容太精彩太厚重,须要精读细品。
时与势
山之惑:本日的庐山缘何迷茫?
站在庐山之巅,看雾断青峰,不知云外几重天。千百年来,庐山云雾以其波涛翻滚、变革莫测,令无数人痴迷。
从历史回归现实,山还是那座山,云却不是那片云了。回不雅观当下,在“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旅游发展大潮中,庐山旅游龙头地位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越来越弱,持续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庐山充满了困惑,正如这漫山的烟云,让人方向不明。
与省外一些名山比较,就旅游经济体量而言,庐山已不在一个重量级。2019年,庐山门票收入分别为武陵源、黄山、九西岳的35%、42%、61%。尤为突出的是,庐山景区对门票收入依赖严重,门票收入占总业务收入六成旁边,而黄山、九西岳仅占两三成。纵是与省内山峰比较,庐山亦让人发出“泯然众人矣”的感慨。近5年,庐山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15.83%,分别比三清山、龙虎山景区少1个、8.31个百分点。2019年,庐山旅游接待总人次首次被龙虎山超越。
何以至此?这就不得不说到庐山“一山多治”的问题。在外人看来,庐山是一个整体。实在,在庐山设市前,庐山风景区由四个行政主体分割管理。最多的时候,庐山曾经“一山六治”。由于“一山多治”,庐山旅游资源被碎片化分割、无序利用。多头管理系统编制下的行政主体、管理权限、地域划分、资源分割所带来的抵牾和问题日渐增多,成为制约庐山旅游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最大阻碍。在大众旅游发达发展的年代,庐山饱受“一山多治”困扰,没能捉住机遇趁势而上,逐渐在旅游市场中失落去了应有地位。
如何改变庐山“一山多治”的格局?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庐山的发展,这些年庐山管理系统编制改革从未停步。2016年,庐山市设立,给了人们巨大想象空间。但事实情形是,由于各类缘故原由,庐山管理系统编制改革推进缓慢,改革协力尚未形成。令人欣喜的是,我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对症下药,当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庐山管理系统编制改革,并取得了打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改革成效将逐步显现。
除了系统编制机制问题,庐山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发展的烦恼”。“过去黄山学庐山,如今恰好相反。”庐山和黄山,就像两个“邻居家的孩子”,时常被拉来比较。仅从品牌效应发挥这一点,可管窥两座山近年来发展的差别。黄山按照邓小平素时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哀求,加快推进黄山国际化计策,成为中国旅游发展排头兵。反不雅观庐山,“庐山天下悠”的品牌效应发挥远比不上黄山。
来到庐山五老峰南麓,一座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古韵盎然的建筑——白鹿洞书院,悄悄地坐落在光阴深处。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大师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知多少贤士从这里走向天下。然而数次到此都创造游客寥寥,与书院的名气极不相称。这也印证了调研组的意见:庐山文学艺术、书院文化的利用与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结合不足紧密。
白鹿洞书院只是一例,庐山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领悟不充分,资源上风没有转化为品牌上风。比如,庐山深厚的赤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深入,对旅游的强大辐射能量远未开释;宗教文化平台浸染发挥不敷,在提升海内外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地质、温泉、庐山云雾茶、杏林文化等资源没有用足,“一山飞峙大江边”天然形成的山水联动文章没有做好。
2020年12月3日,庐山涌现大范围雾凇景不雅观,“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纵然寒气逼人,山上仍迎来大量游客。但到庐山的游客会创造,山上热热闹闹,山下却冷生僻清。庐山“山上行、山下弗成”向来广受诟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上山下互动性不足,是庐山发展的痛点,也是庐山改革的重点。
从空间上看,山上山下利用不敷,从韶光上看,一年四季冷热不均,庐山旅游时令性短板十分明显。山上旅游,对避暑形成的旺季经济过于依赖。“干好两个月,坐享一整年”,旺季时游客超负荷,牯岭镇人满为患;淡季则经营惨淡,很多店铺关门歇业。众人皆知庐山夏季清凉,实在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每季都有独特的韵味。只是,天赐食于鸟,但不投食于巢。“四季都是旅游旺季”,还须要庐山潜心经营。
攻与守
山之问:未来的庐山应该作甚?
冬日庐山,山风凛冽,踏着微露的晨光,登上含鄱口望鄱亭,凭栏了望天涯。缓缓地,一轮朝阳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面喷薄而出,顷刻湖天尽赤。
庐山旅游,也希冀穿越烟云,看见红日。如何更好发挥庐山资源上风,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再创辉煌?调研组给出了对策建议:从打好“理念牌”“改革牌”“特色牌”等入手,攻守兼备,希望为庐山发展拨云见日。
“黄山发言”是黄山探索和奋斗的“定海神针”,辅导黄山旅游破冰发展、转型提升,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其品牌代价得到了充分表示。调研组建议,庐山要打好“理念牌”,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殊是“两山论”的理解认识,负责抓好贯彻落实,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我省可学鉴黄山成功做法,对“庐山天下悠”品牌大力宣扬推广。
山水有相似,文化各不同。庐山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宝藏,“人文圣山”是庐山最大的竞争力所在。调研组建议,庐山应打好“特色牌”,把具有“天下影响、中国特色、江西味道”的庐山历史文化上风提炼准、发挥足,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庐山之巅,一马当先”。2019年9月21日,庐山举行首届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近万名来自海内外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庐山之巅”,用双脚丈量这座俏丽的天下名山,在奔跑中感想熏染庐山迷人风景和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庐山将重启天下名山大会,筹办天下企业领袖峰会,持续举办国际名茶名泉展览会、国际爱情电影周等活动,不断扩大庐山国际影响力。
这与调研组的不雅观点不谋而合。大家认为,庐山应聚焦“天下影响”,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互换,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起”倡议,加强与境外紧张客源地互助,扩大朋友圈;密切与天下旅游联合会和天下名山协会的联系,加强互动推广;组建天下避暑旅游胜地同盟,举办国际性赛事;缔结国外友好旅游城市,联合开拓国际旅游佳构线路,打造国际品牌。
“发挥白鹿洞书院资源上风”“用好‘天下第一泉’‘桃花源里可种田’”“发挥庐山宗教文化的积极浸染”……在2020年11月召开的省政协专题协切磋政会上,与会职员各抒己见。庐山作为“人文圣山”,要展示自身特色,应做好以庐山丰硕多元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领悟文章。详细怎么做?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庐山应着力将无形文学资源转换成有形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规复庐山“诗路”古迹、修缮诗词小径、绘制文艺长卷,打造中国庐山千年文学穿越长廊;重修“庐山国学”,依托白鹿洞书院打造中国书院小镇;发挥庐山宗教文化平台浸染,打造分歧凡响的宗教文化体验产品……
一部《庐山恋》,生平庐山情。2020年9月20日至26日,庐山举办国际爱情电影周,借助电影这一天下相通的措辞,传播“庐山天下悠”,成为“网红”。西岳基于武侠故事打造的“西岳吾侠”IP,受到年轻人喜好。从《庐山恋》到“恋庐山”,庐山“浪漫之山”极具“网红”潜质。调研组建议,庐山应做足“江西味道”,找准庐山所代表的江西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讲好新时期庐山恋故事。比如,看重赤色资源的开拓利用,做好赤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诲相结合的文章;突出庐山“山居而不离城”的特质,做好牯岭酒吧一条街和夜景夜游项目;环绕具有庐山标志性的杏林、田园、茶泉等特色品牌,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康健养生基地。
庐山的精彩,不但在山顶。山上山下如何领悟发展?早在十多年前,黄山就开始了“旅游下山、二次创业”,走出了一条山上山下齐头并进的黄山旅游发展之路。因此,调研组建议,庐山应打好“链接牌”,把山上做精、山下做特,形成“百年看山上、千年看山下”的全域旅游格局,构建大庐山旅游经济圈。
后 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熟习的人都知道,为了庐山的发展,改革一贯处在进行时。
2020年12月24日,庐山“市局合一”管理系统编制正式运行。这是自2019年庐山管理系统编制改革拉开新一轮序幕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效,标志着庐山管理系统编制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也拉开了庐山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大幕。同时,我省正在组建庐山旅游发展集团,力争到2023年实现庐山旅游上市。下一步,我省将以推进庐山旅游上市为牵引,武断走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的路子,努力把庐山打造玉成省旅游的龙头、全国旅游的标杆、天下旅游目的地。
环绕“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创庐山新辉煌”的目标,庐山出台了旅游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操持,挖掘庐隐士文圣山、天下景不雅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激活庐山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上风”,进一步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到2023年,实现“3311”目标,即庐山景区旅游三年累计投资达300亿元,年实际购票人数打破300万人,年接待游客打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打破1000亿元,山上山下实现全面领悟发展。
不畏浮云遮望眼,待到云开雾散,庐山露出真面孔,定是一派峥嵘气候。( 杨惠珍 龚艳平)
【专家不雅观点】
打造国际旅居旅游目的地
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 黄细嘉
回顾过往,庐山曾是天下级旅游目的地。不雅观望当下,庐山旅游发展国际化程度日趋减弱。建议我省启动庐山“二次创业”,重振庐山雄风、再创庐山辉煌,把庐山打造成为国际旅居旅游目的地。增强引力,环绕“旅居庐山”“休闲胜地”定位,进行强势营销,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凝聚协力,政府、企业、媒体、居民共同发力,做强“庐山真面孔”产品,环绕“中国酷岭”提升消费水平;保持定力,环绕“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做足领悟文章。
【景区声音】
山上山下领悟发展
庐山管理局党委布告、庐山市委布告 李甫勇
庐山将以深化管理系统编制改革为路径,以领悟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当前,山上正以“深化管理系统编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国有资产、旅游经营、做事体系,提升牯岭镇风貌、根本举动步伐”为抓手,山下正以“旅游、城市、地皮、温泉等八大资源整合”为抓手,推动山上山下领悟发展。
【他山之石】
黄山“下山”寻求更大发展
近年来,黄山旅游环绕“走下山,走出去”发展计策,全力推进“二次创业”,探索出一条山峰景区转型发展新路。
黄山也曾碰着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竞争加剧,创新不敷,发展步伐放缓,依赖“门票经济”的增长模式面临“天花板”。改革势在必行,转型路在何方?从传统的“门票经济”转向“创新经济”,从“靠山吃山”到“走下山,走出去”,黄山开启了“二次创业”。依托黄山风景区上风资源,黄山稳步推进太平湖、宏村落、花山谜窟景区转型升级,大力履行“山水村落窟”计策布局,形成有机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成为黄山旅游对外拓展的有力支撑。同时,黄山大力推进“旅游 ”计策,加快景区板块、索道板块、酒店板块、徽菜板块等上风业务横向扩展,强化“旅游 小镇”“旅游 电商”“旅游 文旅”“旅游 体育”“旅游 农旅”等新兴业务纵向拓展,成为开启黄山“二次创业”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