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师者如父母一样平常,有着崇高的地位,受到弟子的尊敬和爱戴。

自古以来,尊师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诗句中可见一斑。

01.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这首本来的意思是李商隐思念情人的情诗。
但由于春蚕和烛炬捐躯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像极了授业解惑的老师,现在总是用来形容老师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0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句,春雨随着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津润着大地万物,万物泛新,春暖花开。
这和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让他们懂礼识文,发展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很相似。
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求回报的奉献,不正是绵绵的春雨润物无声吗?

师长教师好8句古诗来赞赏敬爱的师长教师

0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唐代白居易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中书令裴度,赞颂他高尚的风致,桃李学生遍布天下,隽誉扬四海。
这也是“桃李满天下”典故的由来。
老师的心愿不便是希望自己的学天生材成器,遍布天下吗?这也是为师者的毕生追求。

04.摇落深知宋玉悲,风骚儒雅亦吾师。

出自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宋玉是楚国大夫,相传是屈原的弟子,因其气质儒雅而风姿翩翩,与潘安、兰陵王、卫玠一起被后世称作古代四大美男子。
气质儒雅、风姿翩翩不正是有教化有文化的老师形象吗?以是用此诗句来送给自己的男老师再得当不过了。

0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蜂》。
我们常常把老师比作费力的小蜜蜂,不便是由于辛辛劳苦采花酿蜜,末了造诣了学生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了几千年,现在依然如是。

06.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出自唐代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本意是说哪天弟子如果悟道了,不要忘却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
最好的老师不仅是授业解惑,更是传道,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任务和道理,做一个有用的人。

0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清代郑燮《新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正是得益于老师无私奉献,倾囊相授吗?没有老师的付出,何来学生的造诣?

0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老师便是这样的一种人,虽然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再残酷芬芳,可是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它能化成春天的泥土,能为更多的花朵供应养分,来年花似海,不忘落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