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龙 ● 桥 是南方丝绸路上唯一幸存的古桥 有资料说它建于明代 从喜洲迁居到云龙的董姓 为了交通便利 建筑了这座桥 也有一种说法 云龙桥建筑于清代 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这座桥经历了风风雨雨 几次毁损重修 正由于桥数次被毁 以是在选址时颇费斟酌 当年修桥选址的时候 传说这里涌现了一条像龙的云带 于是就叫云龙桥 云龙桥 当地人称为“铁链子桥”或“吊桥” 经由数次的修复更新 现已改换为钢缆吊桥 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 9条钢缆临江飞跨 上覆栎木枋板作桥面 旁边各悬一缆当扶手 两岸建有桥亭 1993年,云龙桥被列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桥最近的一次修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在漾濞县政协任职的田浦参与指挥了这次修复事情。 1966年发大水桥被冲毁,我在县政协时便发起修复,我们用手榴弹绑着线扔到对岸,然后用细线拉粗线,粗线拉链子才修起来。 云龙桥在杨慎的《滇程记》和《徐霞客游记》中均有记述。据《永昌府志》记载,云龙桥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以及光绪三年(公元1870年),分别由提督诺穆图和腾越总兵蒋宗汉重修过。 历代以来,云龙桥因自然磨难、战乱损毁,人们都会一次又一次投入修复,在怪石嶙峋的峡谷间扯溜索、拉藤绳、架木桥。由于它连接着漾江峡谷与外界的物资交流与互换。 云龙桥连接西南地区最主要的两条古道——博南古道、茶马古道,数百年来,各地马帮与客商的来往与驻留,让漾濞这个边陲县城的经济与文化互换变得生动与开放,积淀了独特的边地文化魅力。 桥在古诗词中有独特的精神意象 是分别,别离的地方 云龙桥一头连着南方丝绸之路 一头连着茶马古道 可以想象在这个桥头 亲人间一次又一次的送别 一次又一次等待 而今古道已经沉寂 只有云龙桥还在见证着历史 人们依旧悉心呵护着这座古桥 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保养与掩护 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 慈爱的收受接管着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
本期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本期编辑:刘慧玲 茶竞婷
任务编辑:杨秋燕
终 审:林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