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清华教授李守奎的佳构课《清华李守奎说文解字》
编辑︱Naivasha
人类笔墨分为两大类,表意笔墨系统和表音笔墨系统。迄今为止,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汉字绵延数千年,岿然独存,成为表意字的范例代表。
曾有西方学者立足于表音笔墨的特色,认为措辞和笔墨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情由就在于表现前者。
那么,笔墨的代价真的就只是记录措辞吗?我想说的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笔墨的代表,它具有表音笔墨没有的功能,个中最突出的便是汉字具有超措辞的功能。
汉字并不直接记录语音汉字记录措辞,但不是直接记录语音。我们以英文为例,英文的字母都是表示读音的,也便是说,字母记录语音,语音再和意义发生联系。而表意字与此不同,表意笔墨是通过记录意义记录措辞的。
举个例子,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里常涌现“日寇”这个词。“寇”字涌现的韶光很早,这是金文中的一个例子。
上面是屋子,屋子里左侧是一个人,另一侧是一个人的手,手里拿着一根棒子。这不便是匪贼进了家,拿着棒子要把人打蒙吗?“寇”字表达了整体意象,意义是陵犯劫掠,这个字不是直接和读音发生联系,而是和意义发生联系。
正因如此,以是汉字就有了这样的特点:读音改变了,但意义不变。
比如,“川”字,从上古、中古到现在,不同时期,它的读音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在不同的地域,用不同的方言来读,它也会有不同的读音。但是,不论你怎么读,这个字的意思都是表示江河,从古到今没有变过。
这时候的笔墨就具有了超措辞的功能。笔墨,并不是纯挚记录语音的,不同的读音,可以表达共同的意义。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符号表音字首先记录措辞,措辞再去记录历史文化。而汉字自身就可以表达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比如,甲骨文里的“男”字,一边是“田”,一边是“力”,“力”表示的是农具。农具和田地结合在一起,便是“男”。那么“女”字怎么写呢?它是抱着臂膀,弓着腰,跪姿的形态,这是“女”。
大家想一想,从这两个字能看出什么?这正是农耕时期的男女分工!
“女”字是很柔顺的样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甲骨文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那个时期对女性的代价判断。这是汉字超措辞的一种功能。
说到古典诗词,大家都非常喜好。措辞是线性的,但我们的古典诗词却不但是一个线性的构造。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线性的视觉,也可以读出对仗的美感。这种音乐美、节奏美与非线性构造,和我们的笔墨息息相关。
为什么英文翻译唐诗,总觉得翻译不出这种味道呢?由于它们根本就不是一种笔墨,以是达不到这种效果。正如饶宗颐所说:“汉字只是部分记音,笔墨不作言语化,反而结合字画艺术与文学形文、声文的高度美化,造成汉字这一棵树大树,枝叶葰茂,风华独绝。”
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任何笔墨都可以记录历史,汉字有什么特殊呢?正由于汉字表意字的系统,从古到今没有发生变革,以是它一贯在不间断地记录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我们3000多年的历史都是用同一种笔墨记录下来的,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汉字,也是我们民族认同的符号。汉语里面有方言,方言不合之大,大到我们彼此完备听不懂。我们从措辞上很难彼此认同,但当我们写出汉字来,生理上的彼此认同就会立时产生,这是汉字超越措辞最大的一个功能。
归根结底,汉字有其独特的存在必要。汉字是民族认同的符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领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浸染。殷墟甲骨文间隔现在已经3000多年了,3000多年来汉字构造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关于主播:
李守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致力于古笔墨考释、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的专家。从汉字讲起,读懂中华文化的来龙去脉,解密汉字背后蕴含的中华文明和生活聪慧。2个层面,3种角度,清华教授为你详解汉字。在《清华李守奎说文解字》中,你将得到:150讲对汉字核心部分的深入解读,中国几千年的笔墨流变和文化简史,举一反三的古诗文阅读方法,信手拈来的笔墨驾驭能力。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
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