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伟大的墨客杜甫(七律三首)
罗金海/文/拍照
其一
故乡回顾洛城间,三载波折万仞山。
剑舞城池峰火地,鼓擂沙场血河川。
风尘荏苒诗成绝,关塞冷落马不前。
三吏征丁长泪史,眼枯见骨守边关!
其二
群山万壑潭州壁,万里悲秋哭逝川。
烟雨梧桐官舍晚,柴门衣袖草堂怜。
行舟日月游翁士,漫卷诗书作圣贤。
三别兵戈何觅去,少陵不朽史诗年。
其三
九曲清流望一回,儿孙世代共春秋。
江城楚夜深归醉,樽酒蓬荜旧离愁。
沧海月明倾客泪,紫台日暖照丹丘。
此情可待天下忆,圣者出师复古流!
注释:九曲清流:指平江古代著名的“八景”之一
流:指传播。古流,古诗词文化的传播。
怀念杜甫
罗金海/文/拍照
千江碧水千江泪,儿女英雄长存志,意气风起誓与还,诗喷鼻香满卷碧血魂。同江绵曲意悠悠,未报身家独悲壮,文字留喷鼻香千载逢,始发诗者贤人心。江南早春,浣花溪水,草堂深府,同朝今唤,三吏三别,冰心溅玉,壮士苦寒,史诗志还。金光照,余辉洒,花隐旦旦喷鼻香,栖鸟啾啾鸣。情幽在,远古今,诗者意如何,驻马千门望。布衣逍遥,同伦天涯,虚光长倚,双照泪痕;天地表一,大志远怀,长安惜邻,贤人至焉!茎草墨池百斗芳,茑歌燕舞晓春阳,未解长安影象别,千军万马孤泪行;戎马关江白帝城,乾坤昼夜惊心魄,洞庭湖畔饥肠度,旅夜怀书千秋恨。同悲泪喜,万古存王,长恨离歌古木疏,孤蓬万里故人情,海内风尘欲何胜,天涯涕泪表仁怀。嗟夫,春花慕少陵,百盛诗王者,留得赤心在,五岳齐与共!
江南烟雨重山幕,天地朝阳彩帝辞,远山一色天井湖,古庙诗社相赠还。春枝桃花含羞黛,千丝杨柳万缕情,琴瑟琵琶震线人,爱憎分明曲中论!
杜子庙堂,紫气东来,玉殿龙柱,气磅蓬莱,空载千幽,珠光轮照,云雨思梦,安得同在?路径悠,百草深,巴蜀山夜话,同染诗者心。重花影,蝶芳恋,碧玉古光辉,驻得大地春。孤灯楚角,月断章台,琴音断弦,江山未老;孰能过尔,圣者厮怀,念同先之,永表心怀!
云青青雨欲兮来,水澹澹烟生兮袅,百载春光同喜理,古来万事东逝水;甘魂苦胆天地壮,明月如素愁心眠,生平复归此舟涯,茫茫两寻安得身!
闡幽菴内,学海长流,万云悲尽人间意,落木无边萧萧发,岁暮阴阳好景胜,明镜棱波暖暖生。斯夫,古国五千载,唐史诗意欢,一声杜文贞,双泪俱声下。
当我得知杜甫墓祠就在平江官塘天井湖时,非常吃惊,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在平江,而且在官塘第七中读高中,可从来没有老师带我们去看一看。影象中的小学里,班主任带我去过长沙雷锋纪念馆;初中时候,班主任带我们去过加义义士陵园,高中时候,除了每天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教材外,唯一的是只能在运动场上看到自己矫健的身影,没有老师愿带我们去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迹处。爱国主义教诲除了看革命义士英雄纪念馆外,更该当是仰拜文化名人的教诲,独是跪拜这样的“诗圣”杜甫墓祠,共同传播着这一缕文墨书喷鼻香,让一代“诗圣”永久地活在我们心中!
阳光明媚照,春草百花喷鼻香,满是金黄的油菜各处花开,一条笔直的路进去望不到头,模糊藏在深山处是桃花含苞待放,胭脂水粉朵朵红,玲珑剔透,独是少女知春思。从孝子祠阁下经由飞奔而过,越上一个山坡,不远处便是一座座山头,茶叶抽薪,未见摘茶人,空谷幽旷,车子一个下坡,便停在一个小学门前,小学阁下还有买票窗口,阁下便是深山中的“闡幽菴”。下车给钱的时候,师傅跟我说,很少有人到这里来。我迷惑为什么都不愿意来?是很多人不知道?还是人们不把“诗圣”放在心中?难道社会只会产生一些盗墓者,一些犯罪的首恶,为什么不敬仰我们的历史文人。我们知道在古时候的人都敬天、敬地、敬神明,敬祖宗,而且都是按礼仪、规矩来跪拜。可眼下五花八门的十丈软红,青年们膜拜的是什么偶像?是英雄吗?不是。是神明吗?不是。青少年险些膜拜的是娱乐圈里的影星、歌星,有的粉丝乃至为见一次偶像倾尽荡产;而对我们的先人贤人、文人、神明完备没有敬仰、跪拜之心。这种从小代价不雅观没有培养好青少年,又盲目地学习音乐、舞蹈、画画,逐名逐利;再看看如今的误乐圈,一些艺人完备以分布三点式和各种黄色为荣,连最基本的道德不雅观念尺码都没了底线。中国有句话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从小的知识涵养,必须在培养正值的代价不雅观念根本上,以国有文化的熏陶为主要观点,全方面培养青少年任务感,站在“诗圣”者前,无愧于自己是一个大公至正的中国人!
一排笔直的青松,依着墙根而长,宁静的祠堂,隔壁多了一个小学的喧华,一千多年了,我们还在惊扰着墨客的沉睡,让我心也立据不安起来,举头望了望,门内门外,诗中圣哲,仅是一步之遥的间隔;一个人的志向,只有从小培养好,才完备有情由实现心中的梦想。看着围起来的院墙,是一群非常古老的建筑 ,只见青砖、黛瓦、徽、湘两种不同流派的风火墙,显得格外的肃穆,严严实实的围墙里,围着的是对我们“诗圣”永怀纪念之情!
独因此诗歌为善者之心,仁者之智,爱国者之怀,真者之理,美者之哲,将我们传统的诗歌文化发扬之光。买好票进门的后,怀抱中的儿子也醒来,以一个母亲的任务,教导三岁的儿子早立志,这是非常主要的。拉起儿子的手,开始游览,杜祠始建于唐,完备是古格风貌,经历千年风雨,依然耸立不动。祠内唐代覆盆式莲花柱础和各种烧字的墙砖,历历在目,让我的内心感慨万千,这样别具一格的古老建筑太少太少了,仅仅是穿过一个圆拱形的门,仿佛就让人回到了唐代。“诗圣,您好,我来看您了。”我作揖对少陵公子说,“您来了?”墨客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拿着书阅读。我点了点头说“恩,诗歌在您生平中主要吗?”少陵公子说:“非常主要,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诗者立天下。”接着我又问道:“您生平最多的总是抹不完的泪?”“平原独干瘪,农力废耕桑,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少陵公子埋下头,自己穷苦生平不说,儿子饿去世也不说,唯独牢牢相连的是水深火热中的国家悲惨命运!
我含着泪水问道:“吾国文化何以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陵公子说完,合上书,闭着眼睡去。一个经历千年风桑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猛然回过神,儿子对我正在笑,想到一个诗圣智者用他独到的眼力,用哲人的真理,用诗情的咏蕴,让世世代代的人去学习,这才是时期真正须要的贤才。
我们一进门就往左边走,墙上除了先容外,没有更多的诗词文章,我轻轻抬起脚步,每过一个高门槛,内心变得更加忐忑不定。未入墓园,前辈“官厅”。这个接待拜会、敬拜杜墓来宾的场所,是清朝期间复修的,抬起脚跨入,在庄严、肃穆的官厅里,一个个带着古老风格的韵味映入我眼帘,保持着清代原汁原味。厅内“学海源长”匾额,是清嘉庆著名学者张瓒昭所书,亲眼见到繁体正楷书体,可见古人作风多严谨;想想在偌大的国家博物馆中,看到某些追捧的书法名人的胡乱歪作 ,有失体统的书法,摆在全体大厅便是招遥过市,真乃是让人的审美情趣跌破眼镜,这种低级意见意义的小学生字体,是学术上的一种讽刺,这是时下官员哄抬与浮夸风的结果!
在厅堂右侧墙壁上嵌着李元度手书勘勒的《杜墓考》大石碑,用小篆书写出的标题格外的都雅,再看全体篇幅的繁体书法端庄、奇丽,完备是按照从左起的旧体风格,一竖竖从上往下看,虽经风雨侵蚀,残碑剥落,仰不雅观详读,考辩细致,足见这位著述等身的布政使治学之严谨慎密。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必须如此,否则我们的文学与文化不是在进步,而是在一直地倒退。汉字的简写运动,本身便是对我们五千汉字的一种重大打击,很多措辞与语句本身失落去情趣,取而代之的是俗到吃、喝、玩、乐,这些玩物丧志的低级情味诗,庸俗到措辞形式,已经完备损失主谓宾风格。古人的聪慧为什么我们学不到,是由于小时候没让我们学,终年夜了,我们有了家和爱情,更不想费尽心血去学。打开古籍书,便是大学生,也一口气读不完,如果要用墨笔写一遍,更是纸上谈兵。古代精彩的艺术家每每是诗、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当代从艺者,每每以为自己学会一门就志得意满,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到处挂羊头卖狗肉。官厅正前方有雕花太师椅,见告人们,要想做到太师椅,必须大公至正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不但为官者要做一个有尊贵、高雅的人,而且学问要做到受人敬仰!
多么深奥的官厅,看着一个个始于唐代的雕花石墩,多么迢遥的年代 ,而又多么有聪慧的古人,丛艺术者的心血、心汗全都凝聚在历史时空的一霎时。太师椅在四周摆放有序,可以想像到,这里曾有多少诗坛俊杰云集,来共赴一这场场精神的宴雅和约集。站在门槛边,我分明看到王彦辅、徐屯田、林从龙、陈宏亮、李泽泮、李元度、张岳龄等等,他们一个个表情凝重,在一个伟大的墨客圣哲前,用最委婉的波折衷可歌可泣的诗词之奋进精神来纪念我们的先哲。
杜甫遗留给我们一千四百多首诗。我们翻开杜甫诗集,一开始就会读到他从前写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再读到他晚年的诗,又有《登岳阳楼》里“吴楚东南坼, 乾坤昼夜浮”。杜甫的时期是唐代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年代,还杜甫青年时,就经历了所谓的开元之治。但当时由于贵族官僚、地主豪商,以及寺院僧侣都广置庄园,吞并地皮,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均田制遭到毁坏,大量农人失落去地皮。以均田制为根本,对中心政权起巩固浸染的府兵制也难以坚持下去,随后各地节度使招募兵士,长期率领,地方势力逐渐强大。而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日趋腐蚀,对内苛捐杂税,对外频年进行抢夺的战役,使得贫富悬殊越来越大,阶级抵牾越积越深,爆发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迁移转变点的安史之乱,并且导致了临近民族的不断进攻的内乱。当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对外抢夺战役,连遭失落败,大家肩负着过度的赋税和徭役时,杜甫写出具有划时期意 义的《兵车行》。这首诗虽然是从父母妻子送别行人写起,墨客紧张的着眼 点则在于“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落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墨客到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和统治者对公民的剥削。想着想着,我跟儿子又来到了“铁瓶诗社”,整洁的瓦上看到了一个时期的盛世,再迂腐的砖房也有一种特殊的文雅,比起当代人用大理石和翡翠装饰屋子,也要清风傲骨一万倍,走进大门,正墙上贴着的是张岳龄的《杜工部墓辨》。张岳龄,字子衡,名南瞻,晚年自号铁瓶道人,捐资改建天岳书院,并帮助建图书馆,购买书本数千卷,供学子选读。张岳龄学识渊博,工于诗词,创建铁瓶诗社,并同治年间协修《平江县志》,著有《铁瓶诗钞》12卷、《铁瓶东游草》等。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末了一个厅,只见堂中杜甫铜像拿着书端做在前方,眼睛正望着远方,仿佛有吟不完的史诗。“入川入湘,而葬于斯,长忆先贤留足迹;三吏三别,忧时多感,永留诗史在人间。”柱子显眼的对联,是对诗中圣哲的讴歌。我和儿子来到铜像前,一拜二拜三拜;不单是敬仰、崇高之怀,悲哀之绪,更主要的是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做到,一个人要身怀大志,才能与圣者共济天下!
来到墓前,站在青砖甬道上,杜甫墓茔略高于杜祠,其红麻石砌成的圆拱墓顶,与闾间普通的坟不相同。墓围正中有青石墓碑一方,中刻“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是光绪九年癸未冬十月,由平江知县李宗莲复修勘碑勒石所竖。杜甫生平仕途时常失落意落泊,一个左拾遗的功名仅做了两年,有名无实,并没有得到重用,为国家着力。一个工部员外郎,也直到50多岁后,由好友严武保荐所获,同样是徒有浮名,并没有让他施展经文纬武,匡扶社稷的空想,不出一年也被官僚所挤,告老归乡。若说官职,很不值一提,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国家,加官晋爵是光耀门庭的事,作为子孙后代自然在墓碑上勘勒官衔。但是,杜甫的史诗造诣是全球无双的。
“兵革自久远,兴衰看帝王”、“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带着诗圣杜甫这份倔强而卓绝的执着精神离开了闡幽菴。仅只有三十元的门票,让人看到了处于高价物美的年代里,人们思想日益
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