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南宋被称为“诚斋师长西席”的墨客杨万里也写过一首悯农诗,详细展现遭逢旱灾后的农人处于饥寒交迫的真实生活,字里行间俱是一片羞辱的悲悯之心。

悯农 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古诗里的悯农情宋代杨万里描述农民遭逢天灾之苦如泣如诉

杨万里这首诗写于宋孝宗隆兴二年,元宵节得知父亲大病,38岁的杨万里辞官返回江西吉水老家侍奉以尽孝道。
当年江西百姓遭逢天灾,水田遭遇旱灾、旱田遭遇霜冻,农人食不饱腹,杨万里定然见过这样的情景:

那连成一片的稻田由于干旱太久,黄熟的稻穗并不多。
旱田里8月尾才播种的荞麦不巧又遇着下霜时节,开的只是空花,注定结不了几粒粮食。
早已经料定这个冬天须要忍饥受饿,偏偏今年又是闰年,还要多忍受一个月的煎熬。

头两句是杨万里所见灾荒之年的真实写照:“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云”形容稻田之广袤无垠,连成片看过去就仿佛一团云彩。
“黄”即秋日橙黄的麦穗。
荞麦一年可种春秋两季,秋季可能遭遇霜雨,播种韶光掌握不好极有可能减产。

如云的稻穗却见不到几处橙黄,望之如鲠在喉,又遭遇冻灾,切实其实是雪上加霜。
可想而知,一年到头费力劳作的农人见到这样的景象会如何心伤落泪,难以忍受了。

后两句杨万里体察入微,发自肺腑感叹民生之苦:“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已分”指早已料定,至少是有生理准备;“更堪”即更何堪,更无法忍受的是;残岁,即岁末,多指除夕前一个月旁边。

眼见饥荒即将到来,百姓眼中含着泪,心中咽下苦楚,想着挖些野菜番薯,冬天勉强能够糊口。
溘然想起今年是闰年,闰十一月未过,这年也太长了点,脸上的苦涩更添了几分!

杨万里居家乡野,深入体验农人生活,这才切身体会到民生疾苦。
这首七绝保函真情实感,将遭逢天灾的百姓之苦描述得细致真切,从旱灾、到霜冻、再到闰年延长的时日,层层递进,如泣如诉,道破了南宋农人几近断港绝潢的窘迫田地。

那个灾年,究竟会有多少人去世去?不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