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春老沈园不见人——陆游对唐婉的思念公元1205年是南宋开禧元年。这一年冬天,农历十仲春二日,八十一岁的陆游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沈园——那年与唐婉相遇的地方。此时间隔唐婉去世已有四十六年之久,距他在沈园题词则已过去了五十四年。梦醒,陆游伤感不已,写下了《十仲春二昼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喷鼻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一岁高龄的陆游对当年的重逢仍难以忘怀。在梦中,他又梦到了那个春天,梅花依旧,春水初生,只是“只见梅花不见人”,所思所念之人已成泉下之土久矣,自己所题《钗头凤》已被飞尘蒙蔽。
关于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重逢,很多文籍都有记载,但最可信的还属南宋人刘克庄在《后村落诗话续集》卷二的记载:
放翁少時,二親教督甚嚴。初婚某氏,伉儷相得,二親恐其惰於學也,數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某氏改事某官,與陸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園,坐間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絕云:「腸斷城頭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見驚鴻照影來。」「夢斷喷鼻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遺蹤一泫然。」舊讀此詩,不解其意,後見曾溫伯,言其詳。溫伯名黯,茶山孫,受學于放翁。
刘克庄的话是从曾温伯那里听来的,而曾温伯是陆游的学生,所以是比较可信的材料。据刘克庄记载,唐婉被休,是由于陆游的父母害怕他沉迷于儿女私情,怠慢了读书学习。后来唐婉再醮,与陆游重逢于沈园,也不是如南宋陈鹄在他所撰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第十中记载的那样:“(唐婉)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他们只是相坐于席间,眉目传情而已。这是他们分别后第一次相见,也是他们末了一次相见。自此一见,便成永诀。
喷鼻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刘克庄所引的两首绝句,正是陆游所写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喷鼻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诗中有“梦断喷鼻香消四十年”之句,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唐婉去世四十年后,大致在庆元五年(1199)春天。这年陆游七十五岁,正赋闲在家,住在老家山阴。这时的沈园已“非复旧池台”了,与当年所见大不相同。斯人已逝,墨客想借故地重游,凭吊遗踪以慰相思之苦,岂知人影渺渺,景物轮换,已难寻半点当年痕迹。墨客伤心不已,泪下沾襟,只找到桥下绿波,还有当年样子容貌,心爱之人曾在此临水照影。在诗中陆游将唐婉比作了洛神一样俏丽的女子。曹植在《洛神赋》中形容洛神为“翩若惊鸿”,陆游就写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实在沈园之变也不是自此开始,沈园很早之前就开始变了。在《沈园》之前,墨客还写了一首《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痛惜。》这首诗应该看作无题诗,这题目当看作诗前引言。在这引言中,陆游先容了沈园的位置——在禹迹寺的南边。他说到,自己四十年前曾在这里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词,即那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赍恨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的下阕有“春如旧,人空瘦”之句,可见上阕“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回顾之词。这是二人还没分离时一起踏青春游的情景。只可惜“东风恶”,两人“欢情薄”,自此分离。如今再见于沈园,伊人空瘦,只能相对泣泪。当年海誓山盟犹记心间,但对面而坐,一句真情都难以吐露,此心何悲啊!
故此只能闷饮苦酒,消解愁绪,心涛翻滚不已:错、错、错,谁错了?莫、莫、莫,已无可挽回,为何还要纠缠不休!
这是绍兴二十一年(1151)的事,陆游只有二十七岁,与唐婉不过“几年离索”。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然而四十年后,陆游已经六十八岁,有时一到沈园,却创造沈园已经三易其主,已有不小的变革。所幸自己所题《钗头凤》依然存于壁上, 再次读来,痛惜难当: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顾,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肃清尽,回向禅龛一炷喷鼻香!
去时乃初秋之季,站在沈园之中,陆游感怀旧时重逢光阴。只是无论如何感念怀旧,都无法再与她相见了!
阴阳两隔,纵然有万千相思之语欲诉,却无法通报,心中满是断肠之痛。题词之墙壁,早已落满灰尘。回顾四十年前的往事,让人茫然无措。六十八岁的陆游有些累了,想肃清自己心中的妄念——与唐婉再续前缘已不可能,只好在佛前上喷鼻香,为她祝祷!
陆游对唐婉的思念可谓绵绵无绝期!
这种思念从陆游还是青春少年时就开始了,一贯到他白发苍苍!
二十七岁题写《钗头凤》,六十八岁偶游沈园写“林亭感旧空回顾,泉路凭谁说断肠”,七十五岁写《沈园》二首,八十一岁梦游沈园写下《十仲春二昼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对唐婉的思念,陆游执着得深奥深厚!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对陆游的深情陆游题写的《钗头凤》,唐婉末了是见到了。至于怎么见到的,实在不得而知。因放翁是题于沈园墙壁之上,以是可以推测是唐婉后来再游沈园时无意间见到的。唐婉见后,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陆游的《钗头凤》,不管是他自己说,还是别人看,那确确实实是写在沈园的墙壁上了,还有“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南宋陈鹄撰《西塘集▪耆旧续闻》卷第十)。但唐婉的这首《钗头凤》就不这么清清楚楚了。据南宋陈鹄所撰《西塘集▪耆旧续闻》记载:
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
据此来看,唐婉确实写过一首《钗头凤》,但是当时的人只知道“世情薄,人情恶”这两句,陈鹄和可惜地说:“惜不得其全阕。”陈鹄是南宋时人,据陆游的时期较近,其说有可信之处。
然而等到了清代,沈辰垣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奉敕编撰了《御選歷代詩餘》后,这首词竟神奇地完全地涌如今了这本书里:
陸放翁娶婦,琴瑟甚和,而不當母夫人意,遂至解褵。然猶餽遺殷勤,嘗貯酒贈陸,陸謝以詞,有“東風惡,歡情薄”之句,蓋寄聲《釵頭鳯》也。婦亦答詞云:“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苦处,獨語斜䦨,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䦨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未㡬,以愁怨去世。
咽淚妝歡,瞞、瞞、瞞。
这则记载中,不仅有唐婉完全的《钗头凤》词,还有两人分离后,唐婉“猶餽遺殷勤,嘗貯酒贈陸”的细节。以是有人就疑惑,这首《钗头凤》除“世情薄,人情恶”是唐婉所作外,别的全是杜撰。但不管若何,这首词写出了两人分别之后唐婉内心的凄苦,写出了唐婉对陆游的深情,读来令人动容。正由于这份凄苦与深情,唐婉年纪轻轻就过早地离开人间。据陆游七十五岁所写“梦断喷鼻香消四十年”,可推测唐婉大致去世于陆游三十五岁的时候。那时唐婉当比三十五岁的陆游更年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薄暮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苦处,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词中一开头就指斥了民气的险恶。陆游还用“东风恶”隐晦地来责怪父母,唐婉则直接说“世情薄,人情恶”,可见内心的愤懑难平。“难,难,难”,伤心难过一也,锦书难托二也。你看她“晓风干,泪痕残”,彻夜难眠,唯有哭泣;苦处重重,却不能提笔于红笺之上,以寄陆郎。唯有独自斜倚阑干,自言自语,诉说着自己的苦楚。这苦楚没办法说给其他人,只能说给自己听,愈听愈伤心。
“瞒,瞒,瞒”,如今“人成各”,陆游自有家室,唐婉另嫁他人,对付陆游的深情,唐婉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用眼泪吐露。这真真的是“今非昨”!
昔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二人恩爱情浓,你侬我侬。“红酥手”端起那“黄縢酒”,二人一起共赏如画春景,吐露真情哪须躲着别人?满心情事,无人倾诉,甚至唐婉病魂如秋千来回晃荡,精神恍惚。但在夜将尽,天即亮时,还要“咽泪装欢”,瞒住所有人,这个中是多大的苦楚啊!
这苦楚中又包含着多少唐婉对陆游的深情!
唐婉年纪轻轻就辞世而去,与这内心的苦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薄暮花易落。
两词数诗话深情——陆游唐婉千古情深两首《钗头凤》,五首陆游诗,说道着千古深情!
一个早逝,一个晚辞。早逝之人可谓不幸,亦可谓大幸;晚辞之人可谓幸运,亦可谓大不幸!
唐婉早逝,虽让人扼腕嗟叹,然而也是分开苦海,跳脱分离难聚之痛,得到大逍遥。陆游虽在世八十五年之久,然报国之志难酬,夫妻情深却遭棒打,苦念唐婉生平,也是痛楚难当。陆游的无奈悲哀,唐婉的咽泪凄楚,千古之下,谁不动容?两首《钗头凤》因此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供后人凭吊怀念。
参考资料:
1、【南宋】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南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南宋】刘克庄著《后村落诗话续集》.
4、【南宋】陈鹄撰《西塘集▪耆旧续闻》.
5、【清】沈辰垣奉敕编撰《御選歷代詩餘》.
6、【南宋】周密著《齊東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