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布告习近平同道亲自主持体例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策设想》,即“3820”计策工程。个中对城市培植、环境保护、文化、教诲等都作了专章方案,里面始终贯穿着“以公民为中央”的发展思想。
30多年来,福州市坚持公民至上,以久久之功,培植有福之州,群众的得到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闻联播》推出系列宣布《“3820”计策工程启迪》,本日播出第三集《以公民为中央》,讲述习近平沉甸甸的民生顾虑。
“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
20世纪90年代初,在闽江边,郑和鑑一家三代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生活。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布告的习近平同道在调研中创造这个情形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办理。
“把办理我们这些船民迁居上岸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变目。只花了10个月韶光,104户船民就搬进了红星新村落。”市民郑和鑑说。
郑和鑑及船民们的生活变迁,是福州履行“3820”计策工程的生动写照。
视频加载中...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布告的习近平同道说,“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时洞察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个联系群众的渠道,作调查研究。而且我们可以及时地办理一些群众中的实际问题,办理一些难点、热点问题”。
“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这饱含着习近平同道沉甸甸的民生顾虑。
“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贯穿在“3820”计策工程履行全过程。在福州苍霞社区,至今群众口口相传着习近平同道“三赴苍霞”的故事。作为棚户区的范例,曾经这里破旧乱,是老大难。2000年7月2日,当时已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道,带领紧张职能部门的干部来这里调研。
“习近平同道到我屋子,我们屋子是闷罐,很热很热的。他大热天下来调研的,亲近公民,他说群众的事便是他的事。”福州市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待了一下子,大家全身大汗。这个时候习近平同道就说话了,‘你们居住过这种环境吗?让你们住,你们住不住?我们现在的老百姓还居住在这种环境下,你们说要不要改造?’”时任福州市台江区政府办主任杨木泽说。
当天,环绕改造事宜,习近平同道还和居民代表开了漫谈会,他说:“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很快,苍霞棚户区启动改造工程。这期间,习近平同道又两次到苍霞推动改造事情。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
“现在我们就很好了,我们两室一厅,小区又可以运动、又可以漫谈。”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经济发展不能捐躯环境”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污染,便是当时大家反响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全海内河水系最发达的城市之一,90年代初的福州城,受工业、生活等污水直排影响,内河水质被污染、臭气熏天。那个时候大家的紧张精力都在抓经济,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没有思路。
“习近平同道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捐躯环境。”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
在福州市第三次环境保护事情会议上,习近平同道指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折衷发展。任何以捐躯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落的。”
“对内河管理的力度是空前的,1995年市财政仅有10亿出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韶光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福州市园林中央二级巡视员杨晓说。
从“3820”计策工程起笔,福州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107条内河相继整治,西湖管理完成,闽江流域水环境也得到综合整治。如今,福州1500余个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3%。
在“3820”计策工程的媒介中,习近平同道写道:“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公民必须有保持不懈的远大志向。”一组超过30年的照片,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更记录了这里干部群众的探索和努力。
视频加载中...
1995年,习近平同道接管媒体采访,当谈到“事情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时,他这样说:“该当说满意不满意,还要看公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系到公民群众一些生活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项目、一些工程履行完成了,我们都会感到很满意。”
以公民为中央,“3820”计策工程,带给福州百姓是实打实的好处。城镇居和颜悦色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73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09元;屯子居和颜悦色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2年的1109元,增长到2023年的28636元。现在,走在福州街头,感想熏染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
任务编辑:刘波